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的血细胞既是细胞免疫的承担者,又是体液免疫因子的提供者。血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深入研究血细胞的起源分化,以及血细胞在病毒(WSSV)入侵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对于进一步阐明甲壳动物的免疫机制、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相互关系、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以及提出有效防治WSSV方法等问题上有着积极意义。 本实验研制出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从中筛选出了能同时抗三类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特异性抗大颗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利用凡纳滨对虾大颗粒细胞的单抗,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循环血细胞中以及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中大颗粒细胞的变化。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大颗粒细胞的细胞质较正常细胞的多;从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的第1天至第3天,大颗粒细胞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同时,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也增加较大:第1天为15.2%,第2天为18%,第3天增大到45.9%,而后大颗粒细胞的比例稍有下降,到第8天下降到43.3%,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虾的大颗粒细胞比例为15.2%)。取WSSV感染组凡纳滨对虾的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造血组织中的阳性细胞在WSSV感染后减少,但在造血组织邻近区域出现了大量阳性细胞;淋巴器官除和健康虾的淋巴器官一样在中央的腔中存在阳性细胞外,还在淋巴球的基质细胞中出现了大量阳性颗粒。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大颗粒细胞的防御作用与功能提供了资料。 通过采集凡纳滨对虾的卵及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Ⅰ-Ⅵ期无节幼体、Ⅰ-Ⅲ期蚤状幼体、Ⅰ-Ⅲ期糠虾及十几天的仔虾),经过冰冻切片,分别用同时抗三类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以及特异性的抗大颗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并辅以石蜡切片苏木精—曙红(H&E)染色,来研究血细胞的发生。结果表明,多细胞期的胚胎已出现阳性,随着对虾的发育,膜内无节幼体已有形态可见的单个的阳性血细胞。大颗粒细胞出现在对虾的蚤状幼体Ⅲ期。本实验以期为血细胞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