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自身免疫学说是其现有的病因之一。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可选择性抑制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IMPDH)合成淋巴细胞的DNA。鉴于其副作用轻微,MMF已被广泛用于免疫性皮肤病,例如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最近的研究报道了用MMF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拟探讨外用霉酚酸酯对氢醌(HQ)诱导的白癜风豚鼠模型及白癜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1.使用氢醌脱色法制备白癜风豚鼠模型,并进行了黑素组织形态学分布及功能基因表达等方面的鉴定;2.以外用氢醌及生理盐水作为模型组,外用氢醌及霉酚酸酯为治疗组,并以未予氢醌脱色的仅外涂生理盐水的自然生长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30天、第40天及第50天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评估霉酚酸酯对白癜风豚鼠模型色素脱失斑的疗效,第50天时通过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Masson-Fontana(M-F)染色计数各组基底层黑素细胞及含黑素颗粒的毛囊个数,观察该药对黑素数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霉酚酸酯治疗组进行了黑素基因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此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三组黑素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3.探索霉酚酸酯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机制: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HE染色比较各组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通路蛋白β-catenin,GSK3β、PCR检测Wnt通路相关基因Axin2,Dkk,Dact2,TGF-β,IFN-γ的表达;4.构建白癜风小鼠模型,以相同的实验方法证实上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霉酚酸酯用作白癜风治疗的可靠性。结果:1.氢醌脱色法能够成功建立白癜风豚鼠模型(1)H&E染色和Masson-Fontana染色示:与自身对照侧相比,氢醌涂抹侧色素脱失斑含黑色素毛囊及皮肤基底层黑色素基本消失;(2)免疫荧光染色示,氢醌侧黑素基因蛋白TYR表达降低;(3)氢醌可使黑素功能基因TYR、TYRP-1表达显著减少(P<0.05)。2.霉酚酸酯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1)Image-Pro Plus结果显示,较模型组相比,霉酚酸酯显著降低了氢醌诱导的色素脱失斑面积;(2)与氢醌模型组相比,霉酚酸酯组含黑色素毛囊数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3)外用霉酚酸酯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TYR蛋白明显表达;(4)霉酚酸酯可增加TYR、TYRP1 m RNA表达(P<0.05);3.霉酚酸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抵制IFN-γ诱发的色素脱失作用(1)血常规及H&E染色均表明,霉酚酸酯能够抑制氢醌诱导的白癜风样的淋巴细胞及IFN-γ、TGF-β炎性因子升高;(2)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较氢醌模型组,霉酚酸酯提高了β-catenin,而降低了GSK3β的表达量(P<0.05);(3)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Axin2,Dkk,Dact2在霉酚酸酯应用后均显著下降。4.在白癜风小鼠模型中也验证了霉酚酸酯对毛囊黑色素脱失的治疗作用(1)通过肉眼观察毛发色素情况、H&E染色及Masson-Fontana染色示,霉酚酸酯对氢醌的色素脱失具有治疗作用,且含黑素毛囊数显著增多(P<0.05);(2)免疫荧光示,霉酚酸酯治疗组较氢醌模型组TYRP-1蛋白表达量增多;(3)与氢醌模型组相比,霉酚酸酯组TYRP-1、TYR、MITF、SILV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霉酚酸酯能够显著改善氢醌所诱导的色素脱失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此,霉酚酸酯有望成为治疗白癜风等色素脱失性疾病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