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战结束之后,对外发展援助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中,对外发展援助已成为服务于一国经济、政治及战略利益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中,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Assistances,简称ODA)是战后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主体。同时,对外发展援助在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中也一直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战略崛起,中国有必要形成一系列科学的、成熟的发展援助原则、政策和战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势。因此,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援助的政策、理论与实践,对于未来中国制定成熟的对外发展援助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援助一直都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直以来,西方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然而,截至目前,国内尚无对发展援助问题进行详细而系统研究的文献。 本文首先根据对国外文献的分类,对该领域的文献分两大部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发展援助有效性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最近进展;第二部分对有关发展援助决定因素研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有关双边发展援助和发展援助总规模决定因素的文献进行了分析。 接下来,本文对简要介绍了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现状。分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和新千年发展三个阶段简要阐述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演变历史,并从援助总规模、援助方式及援助分布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发展现状。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情况,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概况以及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和支持体系。 为弥补国内发展援助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基础上,试图从经验分析的角度考察一国发展援助总规模的决定因素,即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探讨一国官方发展援助的相对总体规模(官方发展援助占GNI比例)受到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国际对外发展援助理论进行检验;同时对于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这一思路,首先通过简要的理论及散点图分析得出,一国发展援助相对规模(官方发展援助占GNI比例)可以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全球经济地位、财政收入、国内公共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状况、经济开放度及历史因素(是否为殖民宗主国等)等方面因素来解释;同时,基于此结论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官方发展援助相对规模决定因素模型。 利用前文建立的决定因素模型,使用1990-2005年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21个成员国的数据,将当今世界所有主要发达援助国纳入分析范畴,对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发展援助相对规模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国官方发展援助相对规模(官方发展援助占GNI比例)与该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例、公共社会支出占GDP比重以及经济开放度成正比,与该国人均GDP水平和财政收入成反比,而财政盈余(或赤字)水平及殖民地历史联系对官方发展援助相对规模并没有影响。这说明,一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重要,对外发展援助相对支出越多;一国选民对社会政策目标越关注,该国的对外发展援助相对支出也越多;但是,富国并非更乐善好施,财政收入充裕的政府也不会比财政收入紧张的政府援助倾向更强。 基于前文的分析,对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战略及政策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其一,认为需要切实加强对发展援助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其二,对于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规模,建议是,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前景制定分阶段的对外发展援助目标。比如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可考虑逐步增加对外发展援助的支出,将官方发展援助占国民收入总值提高到0.1%,在21世纪中叶有望实现对外发展援助占国民收入总额的0.3%。其三,需要从援助方式、战略思路、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对外援助机制,提高对外援助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