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断裂与心灵的修补——《教授之屋》的空间化叙事解读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拉·凯瑟堪称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功的女作家。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二十部小说,三本短篇故事集,两本诗集和大量的文艺批评理论及其它作品。她作为创作型作家的职业生涯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教授之屋》是她的中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也是她的转型之作。近年来,随着薇拉·凯瑟研究的复兴,其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也被逐渐挖掘出来。尽管与其成名作“草原三部曲”的主题迥异,《教授之屋》仍因其开创性的结构而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发掘研究的价值。  叙事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并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向后现代的转向过程。从逻辑上讲,这一转向是由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研究发展的转向。空间化叙事研究不是对时间化叙事研究的否定,而是时间化叙事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时间化叙事研究不足之处的改进和提高。苏珊·弗莱德曼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巴赫金的时空体和克里斯蒂娃的坐标系研究框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创新,提出了一种作为阐释方式的空间化叙事研究框架。本论文将以弗莱德曼的空间化阐释框架为结构依托,在水平轴上,对薇拉·凯瑟小说《教授之屋》的内部空间结构做出分析;在垂直轴上,从该文本与其它文本和该文本与其作者及作者所处历史文化时空的等方面进行互文性解读。经典叙事学的研究圉于文本内部的框架,忽略了对文本历史文化维度的研究。后经典叙事学打破了叙事学只对文本内部研究的藩篱,在研究过程中将文本与其所处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本论文首先对作者生平和小说《教授之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在理论框架里以空间化叙事为依托对叙事理论进行介绍,论文在水平轴和垂直轴上对小说进行了详尽地分析,从对小说断裂结构的解构可以看出这种断裂是作者心灵的反映,而汤姆的故事是对情感和心灵断裂的修补,点亮希望之灯。
其他文献
《品读——〈商洛日报〉优秀新闻作品赏析》(简称《品读》)2015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7万字。作为书籍的策划者和编著者之一,10个月的成书经历像孕育孩子一样难忘
罗伯特·克里利是当代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同时还是美国“投射派”的主要代表,“语言派”诗歌的先锋。在克里利的诗歌中,他特别关注诗歌语言及其形式,并且对当代诗歌语言的
1975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的加里斯奈德是当代美国著名诗人、环境保护活动家。他因其独特的生态理念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斯奈德的诗作不仅饱含着诗人对当今生态环境恶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而她众多杰出作品之一的《达罗卫夫人》也对她同时代以及后世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开创新型的写
学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从成书以来,曾多次被译成外国文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楼梦》的两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研究又增加一个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