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推动的产业革命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我国于9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大多数学者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研究总体上倾向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管理层持股等问题而展开,而针对产业内的股权激励实证研究却很少。文章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借助安徽软科学项目这一契机,对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用均值比较、二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基于员工视角的股权激励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挖掘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问题的解决途径,剖析政府以及企业在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科学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和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善经营绩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更好地满足试点企业需求,加快试点工作推进步伐,从而加速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描述性和推断性分析。以调研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对整体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进而对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和员工对股权激励的总体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员工对股权激励的选择意愿,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可行性和必要性、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以员工参与股权激励意愿为解释变量来衡量股权激励政策效果,以员工特征和员工的主观评价和认知为解释变量,运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认为:员工个体特征总体上对参与股权激励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其参与股权激励的第一大因素;对股权激励政策的了解度对参与股权激励政策的选择意愿影响非常显著,位居第二;学历层次是影响选择意愿的第三大因素;员工对现有激励措施的满意度是第四大影响因素。基于这些结论,文章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层面,在政策制定方面要“细致”;在政策实施方面要“严格”;在政策监管方面要“全面”;在政策评估方面要“科学”。企业层面,在政策宣传方面要“到位”;在政策执行方面要“坚决”;在政策反馈方面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