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胆和秦艽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二者基源相近,但中医用药功效不同,《中国药典》(2005版)对秦艽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标准与龙胆相近,不能体现二者中医用药功效的不同,目前有关秦艽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报道中尚未发现秦艽法定品种中“共有”的、可以与龙胆相区别的特征性成分,中药秦艽药效物质基础仍不明确。长梗秦艽(Gentiana waltonii Burkill)是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其根可作为秦艽的代用品,目前在我国是商品秦艽的主流品种之一,而有关长梗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阐明长梗秦艽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秦艽的共有成分及与龙胆的差异组分,建立科学、先进、适用的质量评价方法,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论文对长梗秦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还对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采用现代色谱、波谱技术从长梗秦艽中共分离、鉴定了40个化合物,包括酚酸类化合物11个:1,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DCG30),1,3-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DC633),邻羟基肉桂酸(DCG11),4,6-dihydroxy-2-methoxy-acetophenone (DCG13),4-O-glycosyloxy-2-hydroxy-6- methoxyacetophenone (DCG14),咖啡酸(DCG15),阿魏酸(24),原儿茶酸(27),香草酸(28),丁香酸(DCG35),菜蓟素(DCG37);三萜类化合物10个:waltonitone(DCG09),栎瘿酸(DCG02),香树酯素(DCG04),熊果酸(DCG05),羽扇豆醇(DCG07),羽扇豆烯酮(DCG18),熊果醇(DCG19),桉脂醇(DCG34),香树烯酮(DCG38),齐墩果酸(DCG39);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6 个:6′-(2,3-dihydroxybenzoyl)sweroside(DCG08),龙胆苦苷(DCG16),獐牙菜苦苷(DCG20),当药苷(DCG22),gentiolactone(DCG23),3′-acetylsweroside(DCG3 1);倍半萜类化合物4个:waltonine(DCGl2),waltoniside A(DCG25),waltoniside B(DCG26),waltonilactone(DCG10);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waltoniamine(DCG21);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东莨菪素(DCG01);蒽醌类化合物1个:chrysophanein(DCG03);木质素类化合物1个:acanthoside B(DCG32);苯并吡喃类化合物1个:2-methoxyanofmic acid(DCG06);其它类化合物4个。
其中DCGl2,25,26为三个新的倍半萜,DCG09为一新的三萜,DCG21为一新的吲哚类生物碱,DCG30,33为两个新的酚酸类化合物,DCGlO为一新的天然产物,DCG01,03,11,13,14,15,18,24,27,28,32,34,35,37,38为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DCG30,33可能为人工矫饰物。
上述化合物中,龙胆苦苷、当药苷和獐牙菜苦苷等环烯醚萜类成分,栎瘿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三萜类成分及2-methoxyanofinic acid是长梗秦艽和秦艽的共有成分,说明将长梗秦艽作为秦艽的代用品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本课题组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秦艽和龙胆药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栎瘿酸和2-mcthoxyanofmic acid是秦艽药材的特征性成分,可用于龙胆和秦艽的专属性鉴别。
运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手段研究了长梗秦艽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学成分的制备工艺,制备了龙胆苦苷(5g)、栎瘿酸(4g)、熊果醇(2g)、羽扇豆烯酮(2g)、长梗秦艽酮(1g)和东莨菪素(1g)等6个对照品。
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中药秦艽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奠定了科学基础。
对吴茱萸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对生物碱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进行了系统考察和优化,并应用于9件商品吴茱萸药材的质量评价,发现4个生物碱类为吴茱萸的共有成分。改进了中国药典(2005版)吴茱萸含量测定项下的HPLC色谱条件,所用流动相中不需加入辛烷基磺酸钠,使操作更简便、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