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的教育抚育工作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懈怠。幼儿教师是神圣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学前儿童启蒙教育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应该受到广大社会的尊重和敬仰。但与此同时,因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常常处于长期工作压力之下,又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或得到外界物质上或心理上的支持,很容易产生情绪资源耗竭的状态,降低职业期待和工作信心,引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342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幼儿教师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感水平进行了考察,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建立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感相互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其中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628;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系数为-0.409;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系数为-3.4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得出以下得出以下非标准化方程:自我效能感=1.730+0.336×情感的需求+0.196×工作的支持与合作;人际关系=1.339+0.417×职业发展+0.264×教学策略与生活管理;职业倦怠感=4.698+(-0.295)×情感需求+(-0.31)×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职业倦怠感=4.016+(-0.474)×职业发展。另外本研究通过Bootstrap中介检验法检验得出幼儿教师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间接效应为-0.438。根据分析讨论结果,本研究从幼儿园、社会与政府、幼儿教师以及对幼儿园财政投入政策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供相关部门和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