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关系密切,备受世界瞩目。牙周炎可增加T2DM等系统性疾病的易感性,而T2DM同时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T2DM与慢性牙周炎不仅在作用机制上相互联系,在治疗效果上也相互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伴T2DM的牙周炎患者在不改变其原定的血糖控制方案的前提下,经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牙周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分析其治疗效果,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方法1.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4年到2016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牙周科及内分泌科就诊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年龄分布45—60岁之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2.对照组:仅行原定血糖控制(饮食、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等)方案,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原定血糖控制和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检查和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由口腔科同一研究生大夫进行,并且由牙周科同一老师指导。进行一致性检验。仪器使用法国赛特利P5超声洁牙设备与美国Hu-Friedy、手工Gracey刮治器械进行系统化牙周基础治疗,使用UNC-15牙周探针进行常规临床探诊。3.观察时间为3个月,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牙周指数(PD、BI)的数值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性别进行卡方检验,年龄进行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PD、BI的组间比较及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PD、BI的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观察,实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龈色形质明显改善,临床牙周状况显著改善。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D、BI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PD、BI分别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P=0.747,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3月后,两组之间血糖水平比较,P=0.03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经规范化系统化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牙周状况明显改善,说明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T2DM患者牙周炎症的控制。两组治疗3月后的血糖水平比较,说明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伴T2DM的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改善。提示临床上对于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除常规血糖控制措施(如饮食、药物、胰岛素注射等)外,应进行口腔牙周检查,对于确诊联合牙周炎的患者需采取积极地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对于血糖水平反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更应进一步考虑进行口腔检查,必要时采取牙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