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玉米生产总量和贸易量都显著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玉米生产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2008年后,中国由玉米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玉米、大豆、小麦等大宗农产品进口企业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缺少发言权,而更大程度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价格。在定价权缺失的情况下,通过对世界及中国玉米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的分析,为中国玉米贸易提供相应的对策就日趋急迫,而这些都要求我们转变思想,从买方的角度审视玉米贸易。然而,现有文献却多从卖方角度对定价权进行研究,忽视了买方市场的地位对玉米贸易的影响。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玉米市场供需现状的基础上,以期了解中国玉米进出口在国际玉米市场的地位。笔者通过研究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玉米库存、气候、替代品价格、以及全球生物燃料的使用等影响玉米价格波动的因素后,得出世界玉米价格总体波动特征为:世界玉米价格在1998-2005年总体呈平稳态势,在2005年开始波动上升。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玉米价格的相关性,笔者对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与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市场的研究时发现: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是导致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变动的原因,而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并不能影响芝加哥玉米的期货价格;无论是国内期货价格还是国外期货价格都与国内现货价格长期保持着均衡关系,这说明中国玉米市场对国外玉米期货市场的依存度相对较大。为进一步测度国内玉米进出口定价权,笔者首次利用修正后的SMR模型对中国玉米贸易定价权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玉米出口市场中的定价权并不显著,而进口市场则不具备定价权,在这种进出口定价权的缺失情况下要求我们对改善玉米贸易现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前文的分析以及结合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国玉米贸易条件的改善提出有效措施,为我国玉米市场的进步与发展和玉米贸易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