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舒清,一位扎根于宁夏西海固这块荒凉贫瘠土地之上的青年作家,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与艺术特质,用他平实质朴、独具特色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述,为我们展现了这块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聚居区的独特风土人情与神秘宗教气息。本文共分四章,对石舒清及其创作作了一个详细的梳理与评介。第一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伊斯兰教派中国化过程,以及承载规范穆斯林行为的《古兰经》精髓中国化过程,简要概述哲合忍耶教派对石舒清文学创作的影响,为全面研究石舒清及其作品打好铺垫。第二章详细阐述石舒清小说里的宗教意识,第一是他作品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他小说中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主要缘于石舒清自身生存环境及他对环境的敏锐感知觉;第二是因为石舒清及他所抒写对象的群体伊斯兰教信仰,使他小说寓含了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如施散“乜贴”、恪守“五功”、每天要礼“拜功”、“拜功”前的“大净”“小净”等,无不渗透着伊斯兰文化特色;第三是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来解读石舒清小说中的宗教意识,首先从西海固的贫瘠这个外部原因及族民对“两世幸福”的执着追求这个内部原因来解释,在这片土地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族民热衷于“拱北”的原因,其一是求静心,其二是求赎罪,宗教信仰无疑是他笔下所有民众的精神食粮;第四,具体从人物的经名、生活中出现的念珠及汤瓶等物品和象征清洁的白帽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其小说中的宗教意象。这一章从这四个方面来展开,一层层揭开他小说中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面纱,也为没有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读者清理了阅读障碍。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石舒清作品中所隐含的几大主题,第一是虽然这里贫穷干旱,这里的族民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他们同样也活得尊严且坚忍;第二是在这里族民过得平静圣洁的大背景下,也有媚权、腐败等丑陋群体存在,尽显本土某些族民国民性弱点;第三是因为作者与生俱来的伊斯兰教信仰及所处宗教群体的影响,诸多作品力透着清洁的主题;第四是作者本身对死亡及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方式及他追求的独具特色的审美方式,使他的作品常常包含对死亡及对生命终极思考与叩问,这一主题体现在他最优秀的作品种。第四章是全面阐释石舒清小说的创作风格,第一表现在独具特色的语言,从方言的运用和诗意舒缓的语言特色及作品呈现这一特色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第二是表现在作品中大量卑微平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分析了宗教的“导师”、老人、儿童、女人及狂人等形象;第三是表现在对作品中生动细腻的细节描述,整体呈现了石舒清小说创作的诗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