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养分有效性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调节因子。人为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土壤活性氮的输入,这可能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但以往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氮添加上,而对磷素有效性及其与氮素有效性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探讨氮有效性、磷有效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氮磷添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了6个氮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分有效性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调节因子。人为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土壤活性氮的输入,这可能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但以往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氮添加上,而对磷素有效性及其与氮素有效性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探讨氮有效性、磷有效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氮磷添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了6个氮磷添加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CT,0 kg N/P hm-2·a-1)、低氮(LN,100 N hm-2·a-1)、高氮(HN,200 kg N hm-2·a-1),磷(P,50 kg P hm-2·a-1),低氮加磷(LNP,100 kg N hm-2·a-1+50 kg P hm-2·a-1)和高氮加磷处理(HNP,200 kg N hm-2·a-1+50 kg P hm-2·a-1)。N源为NH4NO3,P源为Na H2PO4。从2017年10月到2020年1月,每隔1个月进行氮磷添加试验。从2018年4月到2020年1月,每隔3个月测定一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和氮(N);于2020年1月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p H值、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有效磷。研究结果表明:(1)LN和HN处理分别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11.7%(P>0.05)和38.3%(P<0.05),P、LNP和HNP处理分别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C 4.3%(P>0.05)、23.9%(P<0.05)和1.5%(P>0.05)。LN和HN处理分别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6.0%(P>0.05)和20.6%(P<0.05),P、LNP和HNP处理分别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N 5.9%(P>0.05)、35.3%(P<0.05)和6.1%(P>0.05)。LN、HN、P、LNP和HNP处理分别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C/N)8.0%(P>0.05)、16.1%(P<0.05)、5.7%(P>0.05)、3.3%(P>0.05)和5.8%(P>0.05)。这表明,氮添加降低了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且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加强;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无显著影响;氮磷共同添加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LNP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强;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增施外源磷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2)氮添加和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交互作用显著。交互作用归因比指数表明,LNP处理约25%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约26%的微生物生物量N是低氮添加和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致,而HNP处理分别有约31%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约19%的微生物生物量N是高氮添加和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致。(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碱解氮能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C68.7%的变异,这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碱解氮是氮磷添加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的主控因素。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能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N 66.3%的变异,这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是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的主控因素。(4)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碱解氮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57和-0.337,这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对微生物生物量C的直接作用为正效应,而碱解氮为负效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91和0.476,说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对微生物生物量N的直接作用为均为正效应,且可溶性有机碳的直接作用最大。(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C/N能独立解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 30.8%的变异,这表明氮磷添加通过调控土壤碳氮比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C/N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氮添加降低了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且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加强;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无显著影响;氮磷共同添加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LNP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强;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增施外源磷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氮磷添加通过间接改变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直接改变土壤氮磷有效性进而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华西雨屏区土壤微生物更有可能受到碳限制或碳磷共同限制。在未来大气氮沉降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对华西雨屏区次生常绿阔叶林改造过程中增施磷肥,将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积累。
其他文献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优质多年生豆科饲草,但产量和耐盐等性状仍有待提高。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掘到逆境响应基因—Aux/IAA。Aux/IAA为生长素信号途径中的早期响应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获取和RACE技术克隆白三叶TrIAA27基因全长,采用q RT-PCR方法分析TrIAA27在非生物胁迫、信号分子和
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而森林土壤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要场所,可能通过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可见,研究森林土壤水库及其在不同类型森林间的差异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川西亚高山森林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和长江上游地区,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区,频繁的地质灾害、低温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干扰森林的正常演替,形成了大面积的彩叶景观,并在该区域占据主体地位,从而成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用材林的首选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目前,我国大径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将现有马尾松林定向改造,对缓解大径材供需矛盾意义重大。本试验以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测定和计算马尾松胸径生长量以及细根、针叶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施肥和密度调控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初期影响,了解马尾松细根、针叶及土壤养分对不同处
药物的溶解性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难溶性药物主要由于其水溶性差,难以被机体吸收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较差。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Na)抗菌活性强,在临床上常与甲氧苄啶(TMP)联合应用增加其抗菌效果。但由于TMP水溶性差、溶出速度慢,会导致其口服吸收效果不好。固体分散技术可通过增强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提高TMP的生物利用度,本试验采用溶剂法制备TMP固体分散体(TMP-
目的:近年来随着抗真菌药在大熊猫真菌病方面的应用增加,大熊猫面临抗真菌药耐药的风险。因此,研究大熊猫源真菌的耐药机制,对科学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法尼醇对大熊猫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有无缓解氟康唑耐药的作用,为大熊猫真菌病的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对1株分离自大熊猫阴道阿萨希毛孢子菌(YAN0802)进行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
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是寄生于家兔的肝脏和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兔球虫,其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肝型兔球虫病(hepatic coccidiosis)。该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分布,其主要影响1-3月龄的幼兔,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对以养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肝型兔球虫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且目前对于其生前诊断的方法尚缺乏研究,因此建立一种血清学诊断
叶脉作为水力运输的重要通道,在叶片中具有复杂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影响着植物的光合和蒸腾作用,因此对脉序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生态系统中维持机制,为濒危植物繁殖回归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以芦山县大川镇5个海拔梯度(1830m、2050m、2140m、2240m、2380m)的圆叶玉兰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叶脉密度、网眼面积等19个指标进行筛选,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标准化主轴分
大豆根腐病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导致,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常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加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具有“高产出、低风险、可持续、机械化”的优势,还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该模式对大豆根腐病的控制机理还尚不清楚。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是栽培模式调控土传病害发生的重要方式。本文以4年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和大豆净作下大豆根腐病的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严重的禽霍乱,对世界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商品化灭活苗仅可提供一定的保护效率且具有一定副作用。研制新型减毒疫苗是提升该病防控水平的必要手段。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缺失合成脂多糖外核心寡糖的gatA基因可使细菌在鸭上高度减毒。本研究从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力方面系统评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gatA突变株PMZ2(ΔgatA)的疫苗潜力。1.安全性PMZ2(ΔgatA)在肌注、滴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课程思政提出了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多元协同和技术创新的新要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由单一的“课程思政”向多维的“学科思政”转变。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具有“大学科”视野、“大课程”观念、“大思政”格局和“大数据”技术,彰显以学科互涉实现思想价值引领、以知识融合打通思政资源壁垒、以空间重构活化思政育人形态、以数字智慧赋能思政生态系统的价值意涵。在此过程中,以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