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水浒传》男性描写词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界定分类,并把语言词汇与文化结合起来,着重探讨了男性描写词语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全书写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语言学界有对《水浒传》中词语进行解释的,有对《水浒传》的社会风俗、衣食住行等进行考证疏理的,还有对《水浒传》的成书、流传、翻译、版本以及书中量词等语法现象进行研究的。《水浒传》是近代白话文,又是描写比较下层的人们的故事,充满明朝的俚俗口语,是考察近代活语言的宝贵资料。把男性描写词语作为一种主题类词进行专门研究以前没有人做过。因此,选择《水浒传》男性描写词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大意义。我们把男性描写词语界定为:传统上一般人认为表示男性特征或有明显男角个性倾向的词语。所谓“男性特征”指男性的典型表现,习惯上是不能表现在女性身上的。有些词语虽能用于女性,但不是女性的典型表现。如“打”、“骑”、“劈”、“拖”等表示打斗的行为动词。所谓“男角个性倾向”是指有些词语既可用来描写男性,又可以用来描写女性,没有明显性别偏向,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来表现某个男性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贪财好利”、“聪慧”、“报仇雪恨”等等。根据主题意义的不同,把男性描写词语分为七个大类:身份称谓类、外貌类、服饰类、道具类、人物绰号类、动作类和人物品评类,本文主要对身份称谓类、人物绰号类、外貌类、动作类和人物品评类进行研究,共收集整理出男性描写词语1412个。对于身份称谓类,从身份词语看,《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市民阶层身份,并重点分析了称谓语中的谦称、敬称、蔑称;对于人物绰号类,对绰号的意义进行了疏理,按其意义分类,从修辞方法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对部分绰号进行了分析;对于人物品评词语,利用语境义归纳法重点考察了高频词语“好汉”、“义气”、“忠义”、“替天行道”、“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真实意义。对于外貌词语,对其分类,分析了人物外貌描写的动物化倾向的原因;对于动作类词语,除了分类分析,还把《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中战斗动词同《左传·成公二年》的鞍之战与《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张辽合肥战孙权中的战斗动词作了历时的比较,分析其意义,考察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