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了更多学子上大学的愿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业难的呼声日益高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除导论和结语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就业中出现的困难,是顺应时代要求,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大人才培养,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着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结构存在失衡,供需矛盾依然凸现;就业意愿过于集中,延迟就业现象升温;就业形式多元并存,灵活就业趋势上升;国家重视民生工程,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等多种情况。第三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在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就业规模急增与社会吸纳能力的碰撞、就业政策偏差与人才供求结构的失衡、教育导向职能与农村人才需求的矛盾、单位招聘理念与科学用人机制的错位等因素;在学校因素中,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经费不足与培养质量的冲突、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偏离等问题;在大学生及其家庭因素方面,存在教育投入与就业期望的关联、就业观念和就业现实的冲撞、能力素质与就业目标的差异等原因。第四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方面通过积极完善就业政策、努力营造就业环境、创造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树立科学用人机制、合理配置就业资源等为毕业生就业开拓市场;高校方面通过准确判断市场供需、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升就业指导实效等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毕业生及其家庭通过正视就业预期、营造就业氛围、认清就业形势、科学理性定位、提升综合素质,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