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地层中的炭屑(Charcoal)通过AMS14C测年,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会宁硝沟剖面建立了较为精确的年代序列。通过孢粉分析,恢复了会宁地区全新世中晚期植被、气候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地点的资料,特别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深入探讨了全新世中晚期环境变化序列,揭示出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中晚期由湿润逐步转变为干旱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从7000到28a B.P.会宁硝沟剖面植被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过程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针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荒漠草原;(2)全新世中期(7~3.7ka B.P.)会宁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进入全新世晚期(3.7ka B.P.~)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3)该区除了约7000a B.P.~6460a B.P.和5800a B.P.~4670a B.P.两个时期水热条件较好,其余大部分时期的范围内,气候较干或冷干;(4)在7000~6460a B.P.,5800~4670a B.P.这两个阶段里植被相当发育,气候相对湿润,可能为全新世最宜期;(5)全新世中期还有一些短暂的气候突变事件,说明在全新世中期的气候也不稳定。本文还试图通过将孢粉数据和中国2000年以来的年均温曲线进行对比,结合会宁县志等历史资料,比较完整的恢复会宁地区近2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认为会宁地区在距今2000年左右就进入了冷暖变化较大的小冰期,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结束。通过比较推测从隋朝到唐初这一时期的气候可能趋于冷干,700a A.D.~1000a A.D.气候可能属于暖湿气候。而到了宋代,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到了元代气候变化趋于稳定,但仍属暖湿。到了明代以后花粉浓度明显降低,气温也随之降低,说明当时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冷干型气候。这与施雅风先生通过古里雅冰芯δ18O的研究得到的960~280a A.D.属低温干旱气候;1500~970a A.D.属中温干旱气候;1920~1510a A.D.为冷暖波动强烈的小冰期相对应。利用孢粉数据恢复如此短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还属于探究阶段,其结果可靠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