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一部多角度记述周代社会生活的诗集。因为受到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共同作用,周人思想中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并且这种忧患意识也随之贯穿在《诗经》的绝大多数篇目中。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忧患”与《诗经》中的忧患意识。“忧患”作为一种心理感受,是忧患意识形成的基础。滥觞于原始社会的忧患意识发展至周代,其体系已日臻完备。且《诗经》成熟的忧患意识不仅与周代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还形成了自省性、民本性、生活性、大局性、责任性等鲜明的周人特色。第二章《诗经》忧患意识相关语词书写。《诗经》全书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忧患意识的语料。这些书写忧患意识的相关语词形式有:单字、双字、成语和俗语,以及其它形式的艺术表达。可以说,它们的存在大大丰富了诗篇的文学和情感书写范围、扩宽了古汉语的词汇表达空间,使得《诗经》中忧患意识的呈现更加具有文化韵味。第三章《诗经》忧患意识的比兴意象。“比兴”手法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比兴时常用的动物、植物和物象暗含特定的忧患情感内蕴,得以辅助诗篇表达出忧患意识。例如,相传芣苢宜子嗣,故而成为先秦妇女竞相采集的植物。从侧面来说,芣苢正是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子嗣之忧的一种象征。因此,除较为直接的含有忧患意识语词表述形式外,借助各类比兴意象以抒忧义也是不失为一种重要方式。第四章《诗经》各阶层人物忧患意识的表现。在当时社会,忧患意识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群体中,而是广泛发生存在的。然而,不同阶层人群忧患意识的表现风格各具特色。例如:表现天子诸侯夙夜忧勤、敬天法祖的忧患意识诗篇,往往带有谨慎和肃穆的风格;公卿大臣们忧国忧民、忧君伤时之作方显正直与热诚的人格担当;底层士人忧谗畏讥、忧己伤时表现出了不屈的抗争和呼唤;黎民百姓忧亲念友、忧惧流离则突显出周人普遍重视宗族亲情的人伦纽带、渴望固守乡土的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