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源头出发,通过空间规划管控和引导各类用地高效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简称节地),对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空间规划制度正处于改革调整期。发展空间规划的节地效果测度方法、掌握规划节地的成效与不足,可以为修改完善规划、制定相关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推进规划节地工作的开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目前关于空间规划节地效果的研究仍相对滞后。本文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空间规划的典型代表,针对“测度内容”、“测度标准”和“测度方法”这三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空间规划节地效果测度分析框架,并选择浙江省海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实例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管控建设用地扩张”、“引导用地结构优化”和“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三个方面梳理了空间规划的节地路径及机制,并由此设置了相应的空间规划节地效果表征指标,明确了空间规划节地效果的测度内容。(2)结合传统的“一致性”和“绩效”测度标准,提出以“规划节地目标实现程度”和“规划促进节地实施成效”两个标准来测度空间规划的节地效果。前者能迅速、直观地反映空间规划节地目标的实现程度;后者能够弥补前者仅关注最终结果而忽略了规划实施过程的不足,且引入反事实分析后,改进了以回溯决策过程为核心的绩效测度标准可操作性欠佳的不足。(3)发展了“规划节地目标实现程度”和“规划促进节地实施成效”的测度方法,主要特色有:在定量测度规划节地目标实现程度的基础上,辅以规划目标合理性分析,能有效识别因规划目标本身不合理而对定量测度结果造成的偏误;按照反事实分析的思路,借用Logistic回归、地理探测器、CLUE-S模型等方法,通过比较有规划和无规划情景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差异,识别规划促进节地的实施成效。(4)海宁市规划设定的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偏小、大规模复垦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目标过于激进,规划节地目标实现程度较低;但规划促进节地的实施成效依然显著,有效抑制了城乡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促进了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耕地的合理集聚。(5)根据当前我国空间规划在节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结合本次实例分析结果,从“完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提高空间规划编制质量”和“重视规划实施过程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更好地发挥空间规划节地效果的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