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目的是对城市中最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提供现金和实物救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选择性社会救助制度,其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关键就是能够准确瞄准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对象。只有将国家救助资源真正集中于最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才能实现国家救助资源效用最大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出现偏差,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科学的甄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效率,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针对此问题,这篇论文聚焦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过程,借助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工具,基于调研数据,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合辽宁省情基于入户调查数据,对调查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调查对象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政策的公平性与满意度对目标瞄准政策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构建城市居民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测算出了反映家庭贫困程度的生计资产数值,并采用保障转移的目标家庭瞄准效率测算方法,对被调查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现状进行了量化评估。然后,针对存在的瞄准偏差,根据生计资产理论与实践经验设定了影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者能否获得低保的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验证,得出了L省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对申请者获得低保起决定性作用的生计资产因素。并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与回归分析结果,对造成L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的瞄准偏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与实际调研中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对象瞄准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