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深化,教师的胜任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体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己逐渐被运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与实践当中。在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构建高效全面的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条件,它可以帮助高校开展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但是通过本文对于当前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回顾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套能够在对工作者综合胜任力的评价中通用的评价模型,即便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模糊了教师在专业知识、教授科目等方面的差别,而并没有将这些重要特征进行细化,这就限制了对教师胜任力,特别是在教授课程和专业方面有较大差异的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的评价能力。因此,本文根据教育学教学的特点,在评价该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将教育学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等相关特征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以贵阳地区为例,将高等师范学院教育学教师的个性评价标准引入到具有较强普适性却缺乏独有特征的现行教师胜任力评价系统当中,在反映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考察其作为教育学教师的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在胜任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框架,将本文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层次:1、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了研究设计方案和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2、回顾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归纳出当前研究的特点、现状和一般的研究方法;3、深入剖析高校教师胜任力理论的内容与特点,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构建出高师教育学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理论基础;4、本文最关键的部分,实证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统计描述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对数据中蕴含的数据信息加以提炼,并为之后的深入理论分析和具体改进措施的提出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贵阳地区高师教育学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一是学生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21个指标,6个因子,分别是教学水平、职业素质、课堂控制与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心理状态和思考能力;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22个指标,6个因子,分别是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人际交往、课堂应变、适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因子。2、两个指标体系除了在具体的因子的划分方面有所不同之外,二者的不同还体现在:首先,从表格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教育学教师的关注,首先体现在对教学水平的关注方面,其次是职业素养;与之不同的是,相比之下,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其次,从具体因子的分布上来看,尽管前三位的因子大致相同,但是后三位的因子选择大相径庭。第二,在相同或相似的因子内部组成中能够看出教师与学生关注重点的差别。3、除此之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尚未得到重视和贯彻,教育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尚待提高和教育学课程的重要地位难以得到保障是影响当前贵阳地区教育学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全面有效的教师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基础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条件和制度支持以及继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