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划分的指标体系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划分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存在的三点差异出发,通过美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中美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分别总结出七点规律和三点差异。以此为指导,对我国新的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最后运用新的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划分,并比较了新旧指标体系不同的划分结果。 中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展已有十余年,但至今未建立一统一的指标体系。从是否采用流测度指标来反映我国大都市区中央核与其外围县的社会经济联系的角度,可以将我国的大都市区划分方法划归为空间分布法和空间联系法两类。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我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得出三点差异:中央核人口规模门槛值不一、流测度指标仍然处于探索中和大都市区特征指标和标准不同。 美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数据可比性和指标体系繁简性角度,可将其划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从中央核、流测度、大都市区特征和基本地理单元四个方面,对三个阶段指标体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三阶段指标体系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归纳出七点可供借鉴的规律:与郊区化发展阶段相对应、与大都市区发展阶段相对应、总体设计思路保持一致、中央核人口规模门槛值降低、流测度指标不可或缺、大都市区特征逐步弱化和以县为基本地理单元。 中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与美国相比,主要存在三点差异:中央核人口规模门槛值较大、受行政级别局限、指标值难于获取和中心县概念缺失:缺乏流测度指标;大都市区特征指标数量偏少、标准偏低、类型不同。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即形成机制有别、客观国情不同、统计数据缺乏和主观认识偏差。 基于以上内容明确了我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国情原则;(2)接轨原则;(3)差异性原则。据此确定了我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1)提高中央核门槛值:(2)建立“引力指数”;(3)调整大都市区特征;(4)维持县基本单元。最后尝试性的提出我国新的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1)中央核。非农业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实体地域;(2)流测度。①引力指数20以上;②引力指数10—20之间;(3)大都市区特征。①外围县如果与中心县的引力指数在20以上,即可视为大都市区的外围县;②外围县如果与中心县的引力指数在10—20之间,则外围县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全县社会劳动力总量中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占75%以上;外围县人均GDP为2万元以上;③与中心县直接毗邻或与已划入大都市区的外围县相毗邻;(4)中心县。中央核所在的地级以上城市市区或县(县级市)域。由于中心县大都为大郊区城市,整个中心县还需满足第3条规定的非农化水平指标和人均GDP指标,方可设立大都市区;(5)基本地理单元。大都市区的外围地域以县级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6)归属原则。如果一外围县能同时划人两个大都市区则确定其归属的主要依据是行政原则(视其行政归属而定),在行政原则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如舍近求远),采用引力指数来定。 采用本文提出的新的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划分,共计南京、上海、杭州、常州、无锡、苏州、宁波、扬州、镇江9大都市区,17外围县,另有43县(市)未达到大都市区外围县标准。 运用新旧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分别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划分,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后者所划分的大都市区数量和范围远大于前者,与日常对大都市区的认识有较大的差别。
其他文献
当今建筑学界,“全球化与地域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的建筑和城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普遍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建筑文化与价值观念日益单一,世界建筑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建筑转角的形式,但并不偏重于对转角本身形式规律的研究,而是注重于对生成转角形态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建筑转角形态生成的规律,并以此来对
学位
论文以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居住建筑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深圳为例分析了境外建筑师方案“本土化”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和碰撞,试图归纳出这些作品的特色和问题。 第一部分
人们正处在中国以及其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犹如每个发展中国家与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人们并没有时间去适应这些新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变化太快以至于无法理解这些变化
物质在时间进程中不断变化而具有时间属性。建筑材料作为用于建造的物质,其材质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改变了建筑形态、空间性质以及人的感知,这一过程构成了建筑材质的时间性。忽
该论文结合建筑交通空间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复合性创作理念的分析入手,分别对建筑交通空间和复合理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复合性设计是现代交通空间创作的一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人口集中和城市规模扩大,以高层住宅为主的小区开始出现并且快速发展。然而相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区的蓬勃发展,对
中国传统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与官学并行的民间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以传统儒学、程朱理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教学研究中推动儒学、理学的发展成熟,见证着中国哲学文化思想
如今,无论是老校园新建筑还是新校园老建筑,都深刻地反映着百年来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之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迁。 洋务运动之前,所用的建筑都是依据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