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七氟醚-瑞芬太尼或异丙酚-瑞芬太尼在右肝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并行全肝阻断患者30例,年龄40-60岁,体重50-70 kg,ASAI或Ⅱ级,肝功能Child A级。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维持组(P组)和七氟醚维持组(S组),每组15例。两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u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顺苯磺阿曲库铵0 .2mg/kg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P组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5-4.5ug/kg)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5-4.5 ng/ml)及顺苯磺阿曲库铵0.12mg/kg/h; S组麻醉维持:吸入2.0-3.5%的七氟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5-4.5ng/ml)及顺苯磺阿曲库铵0.12mg/kg/h。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开放后即刻(T,)、30分钟(T2)、6小时(T3)、术后-天(T4)、术后三天(T5)、术后五天(T6)取左挠动脉血样,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两组一般情况、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研究中围手术期没有病人死亡。两组各时点MAP、HR和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中,ALT、AST、TNF-α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高于P组。P组、S组组内比较中,ALT、AST:与T0相比,T3、T4、T5、T6时点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ALT、AST在T5时间点处值最高;SOD:与T0相比, T4、T5、T6时点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T0相比,P组中T2、T3、T4、T5、T6时点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中T2T3、T4、T5时点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T3时间点处值最高;IL-1β:与T0相比,各时间点值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T3时间点处值最高。结论1.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维持对阻断肝门行右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中,对AST、ALT、TNF-α、SOD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2.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其能减少炎症介质IL-1β的产生。提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通过减少IL-1β来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可能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