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蝎氯毒素BmKCT碘标记方法的建立。②131I-BmKCT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的体外实验。③观察131I-BmKCT在脑胶质瘤裸鼠模型体内不同时间的组织分布,探索131I-BmKCT作为脑胶质瘤放射性核素显像剂的潜力。
方法:
前期基础性研究:合成BmKCT设计引物并构建质粒,通过pGEX系统表达BmKCT,通过GST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可获得纯化的BmKCT。
第一阶段:131I间接标记BmKCT和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通过酰化剂3-(4-羟苯基)丙酸-N琥珀酰胺酯(Bolton-Hunter试剂)将131I标记在羟苯基的2,5位置上,再将琥珀酰胺酯水解,通过一个酰氨键将3-(4-羟基-5-131I-苯基)接在蛋白或多肽的末端氨基上。
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GIR),取C6细胞接种96孔板,5.0×103个/孔,设多个平行孔,贴壁后分别加入含不同放射活度131I-BmKCT的培养液,未经标记的BmKCT的培养液,空白组加入等体积不完全培养液(不含血清),MTT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GIR。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细胞生长抑制率曲线。
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C6细胞DNA含量与周期分布,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放射活度131I-BmKCT的培养液,未经标记的BmKCT的培养液,空白组加入等体积不完全培养液(不含血清),培养处理后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
第二阶段:131I-BmKCT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SPECT显像
将C6细胞悬液接种于健康裸鼠背部,分别在3h、24h、48h进行SPECT显像。
结果:
前期基础性研究:融合蛋白质经质谱鉴定,分子量与GST融合蛋白理论上一致(31197),ⅹ因子酶切融合蛋白质后,再次质谱分析,分子量(3748)与BmKCT(3749)相一致。
第一阶段:间接标记法获得的131I-BmKCT放射化学纯度达94%,总产率达35%。细胞结合试验显示细胞结合率倒数与细胞倒数线形相关,相关系数R=0.75。
0.2mg/ml浓度的BmKCT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为9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KCT的浓度为2μg/ml时,抑制率为60.5%,当131I-BmKCT放射性浓度为50μCi/ml(浓度小于2μg/ml),抑制率为71.2%,131I-BmKCT抑制细胞增殖和生长的能力优于未标记的BmKCT。BmKCT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131I-BmKCT则主要阻滞在S期。
第二阶段:裸鼠体内肿瘤对131I-BmKCT能较好的摄取,且所获SPECT图像清晰。
结论:①建立了131I标记BmKCT的方法。②131I-BmKCT在体外对脑胶质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③131I-BmKCT能较好显示脑胶质瘤裸鼠模型中的肿瘤。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131I-BmKCT有作为体内诊断脑胶质瘤显像剂和治疗脑胶质瘤靶向药物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