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发展。语言传达人的情感,表达社会的意愿,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它是人类社会最有效的交际手段。人利用语言交换彼此间的信息,组织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协调社会中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整个社会有条不紊地运作,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语言学的视角来定义语言:语言就是一个表意的符号系统。语言自最底层往上,由单个的音位到语素,往上组成语词,然后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将其规范成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是促使人类完成交际的工具,是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激发人类思维的基础条件。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语言具有思维性、交际性以及社会性的特征。人类在进行言语活动时,语言的思维性使得人按照句法、语法规则组词造句就能够表达无尽的思想,其精确程度任何其他交际手段都无法比拟;语言的交际性使它成为最为有效的交际手段;而语言的社会性则将个体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维系着这个群体之间的交流运作。以语言作为交际方式,使人在交际活动当中具有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国家要对一个社会进行管理,调控和稳定,必须制定有限制性作用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于是国家和人民便形成一种契约的关系,久而久之这种契约关系就上升到一种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这便是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种调和利益的规范,也就是法律,完全依靠语言来约定和传授。在文字诞生之后,文字又担负起表述这一套规范的工具的角色。语言是法律的符号表达,语言构建着法律的精神世界。语言之外不存在法。语言是进行法律活动的基石,法律的意志通过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语言不光可以承载法律的精神,体现法律的品质,还同时肩负着传达国家意志,行使法律规定的法规的权力,履行规定的义务,解释法律文本的使命;语言是法律思维的手段,在法律活动当中,语言将思维活动从精神转化成为实体形式,表述思维判断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语言传承和发展着法律文化,它调节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明确各个法律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承袭法律传统和传播法律价值观念,彰显和弘扬法律文化。我国学者立足于国内的司法、立法实践,吸收和消化国外法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倾向于把现代法律系统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构建起整个的法律大厦,它是架构法律的最基础的要素,也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基本组成要件。法律概念以名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明确性和法律性的语言特征。法律规则是技术性语言的规范整合,且深具逻辑性。法律原则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要求,其语言特征表现为抽象性和参照性。作为法律这门学科的符号载体,法律语言不但架构起客观、生动的法律程序,并且影响着法律程序的运作。因为承载着专业理念的表达与传递,其语体风格和语法结构,都凸显着鲜明的法律特征。法律语言是功能型语言,受专业所限,法律语言在使用中显示着平实、凝练的风格,具有逻辑严谨、周密的语法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法律日渐成熟与完善,但是作为法律的符号载体的法律语言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语言失范现象随处可见。笔者分析了我国法律语言中的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语言特征,指出其在实践操作操作当中其存在的语言失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在阐明,规范我国的法律语言表述,对健全我国法制,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