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全适合多种模式的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并进行了成藏测试,并利用成藏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分布推导出了水合物成藏的分布规律。(2)完成了单井降压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模拟研究,利用反应釜内温度分布图推导出了水合物分解的相关规律,并将结论与计算出的水合物分解曲线和产气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利用TOUGH+HYDRATE软件对产气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靠近下富气层区域和近井区域由于排自由气时气体局部流速过快,J-T效应严重的原因导致早期温度降低幅度很大,这种低温限制了水合物的进一步分解,导致这些区域水合物分解周期被拉长;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比较适合定性的分析产气规律,理论产气量等,对于分析储层不同区域水合物分解规律以及实际开采速率等,误差相对较大。(3)完成了双井降压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模拟研究,并将双井降压法的反应釜内温度分布,水合物分解规律等与单井降压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富气体系来说,水平井和竖直井的开采效率基本一致。增大降压幅度可以加快水合物的分解速率,因而缩短水合物完全分解的时间,但是增大降压幅度容易加重J-T效应和水合物分解导致的冷效应,因而容易引起管路堵塞。提出了利用压裂法解决开采井堵塞的问题。(4)完成了注剂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过大的注剂量和分次注剂在理论上可能有更好的开采效果,但是实际操作中,过大的注剂量会引起淹井堵塞,分次注入由于注采井受到泥沙反复冲刷也容易引起堵塞,因而单次注剂法开采可能有更好的开采效果。相比于单纯的降压开采,注剂开采法可以显著的解决水合物分解不均匀问题,因而可以加快水合物藏开采效率。焖井时间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在焖井的初期,水合物会继续分解,焖井时间大于40 min以后,水合物基本已经不再分解,这时候如果继续焖井,甚至可能导致远井区域由于压力升高导致水合物的二次生成,因而焖井时间以40 min左右为宜。(5)完成了冰点以下单井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冰点以上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由于近井区域和靠近下富气层区域温度降低明显,抑制了水合物的进一步分解,因而整个分解周期被大幅度拉长,而冰点以下开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两点原因,第一点是由于冰点以下开采,水合物在分解后水直接凝固成冰,因而可以提供水合物进一步分解所需要的热量,第二点是由于水结冰导致的盐析效应促进了水合物的分解。
其他文献
经济、高效的储层改造技术是开发深地资源的关键。深部岩石温度高,成岩作用强,岩性致密且渗透率低。现场压裂改造过程中常遇到起裂压力高、造缝困难,增产效果差等难题。液氮压裂技术采用超低温液氮作为压裂工质,利用冷冲击作用在坚硬岩石内部形成热应力,可辅助致裂深部致密、高温岩体,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复杂体积缝网。温差越大,冷冲击致裂效果越强,这使得该项技术尤其适用于深部高温干热岩储层。本文针对超低温液氮在压裂管柱
在井孔中利用声波测井仪器记录到的反射波波形资料对井旁地质体进行测量的测井技术称为反射声波成像测井,也被称为声波远探测测井。基于对称振动模式的发收探头的反射纵波测井只能判断地质体到井孔的距离,而基于偶极子振动模式的发收探头的反射横波测井可以进一步得到地质体的走向,但无法确定其方位。近些年来,能够直接接收来自地层不同方位反射纵波,并可以测量井旁几十米范围内的地质体距离和方位的方位反射声波测井逐渐成为研
利用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改善油气渗流条件,进而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场应用的化学交联型压裂液难以彻底破胶,地层伤害大,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等物理交联型压裂液存在成本高、用量大、耐温性差、滤失严重等问题。为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组分囊泡结构形成的两亲聚合物基超分子压裂液体系,既保留了物理交联型压裂液的清洁性优势,也具有化学交联冻胶体系的高黏弹性与耐温
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丰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充注及调整改造,油气成藏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分析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不同相态烃类分布特征、地化特征、成因及来源、油气藏遭受的次生化学作用。在分析油气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了塔中和古城地区奥陶系不同相态烃类成藏模式。(1)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油气可划分为古城地区的干气和塔中地
油水两相混输技术在管道输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原油中存在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如胶质、沥青质等,以及油田的注水、注聚合物等开采工艺的运用,油水乳状液的形成不可避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乳状液中的蜡结晶析出,沉积在管壁上,造成了管道输送能力的下降,这给油田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关于油水乳化体系蜡沉积的研究开展得十分有限,对蜡沉积的机理以及沉积过程的描述尚不充分。本文从蜡晶与油水界面相互作用角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战略性接替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传统的热采技术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的新要求,亟需研发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新技术。井下射频加热技术,具有加热速率快、增产效果好、清洁环保及适用储层多等优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模拟实验等。因此,本论文在广泛调研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两方面出发,着重对
滑片泵是利用内部密封工作腔室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并输出高压流体的回转式液压泵。相比传统举升工艺,滑片泵可通过调节偏心距的方式控制排量、可根据现场生产的需要增减泵级数,有着耐高温、流量脉动小、结构简单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如径向液压作用力不平衡等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机械采油设备,目前对于滑片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泵工作特性的分析评价及相应举升系统的优化设计尚有待完善。基于滑片泵的机械结
本论文主要围绕沼气、煤层气、裂解气中的CH4分离展开了实验研究,针对CH4/N2分离进行了过程模拟研究,目的是为ZIF-8/水-乙二醇浆液法吸收-吸附耦合分离含CH4混合气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ZIF-8/水-乙二醇浆液在分离CH4/CO2混合气的时候,ZIF-8的孔隙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2-甲基咪唑(m Im),不仅能在含水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与美国大体相当。但是,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同,我国页岩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大都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表条件差、天然裂缝发育,且长水平井段可能穿越多个不同小层,其页岩物性参数差异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为了方便起见,常规压裂设计一般将同一水平井的页岩储层按照均质地层进行处理,采用相同的分簇射孔和压裂参数。因此,当前的压裂设计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会在一
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