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传承文明,塑造个体,教化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教育按其本质来说本应是善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教育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也有善恶之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受到利益的驱动,功利主义的冲击,致使有些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向善的伦理价值取向,教育领域的道德问题凸显出来,从而人们对教育伦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学者指出,人类20世纪教育的失误,就是物质主义的泛滥或工具理性膨胀。因此,研究和探讨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及其保障体系,使教育沿着公正、向善的方向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教育伦理的内涵、特性和价值评价标准的界定和分析,是研究教育伦理的基础,而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及其保障体系,是教育伦理中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所追求的是一种应然状态,是对教育本质和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对此进行理论探索和论证,旨在使教育伦理更好地发挥价值导向、规范教育行为、建立良好的教育伦理秩序的作用,也将有利于教育伦理学研究视野的拓展,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 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伦理是从事教育活动,调整教育人伦关系所要遵循的客观道德法则,是对教育领域善恶矛盾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价值判断,它具有未来予设性、个体关怀性和社会关联性。当代教育伦理是对善的价值目标的追求。 第二部分,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对人的尊严任意践踏的惩罚现象、教育腐败等现象的存在,都偏离了教育向善的正确伦理价值取向。这一切都是由于教育受到了功利化和工具化思想的影响,是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引起的。 第三部分,教育伦理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成为善的事业的关键,本文认为教育伦理应坚持以下价值取向:(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仁爱教育。(二)保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基本人权。(三)实现教育公正。(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五)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为保障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实现,必须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教育者的伦理道德教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内在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遵守教育伦理道德的自律性,为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奖惩等各种制度,以便规范和调控教育行为,为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实现提供制度和政策保证。再次,要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依法执教,通过法律法规规约和调控教育行为,以强有力的形式保障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实现。总之,通过思想教育、制度管理和法治等手段,确保教育沿着公正、向善的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