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不建议抗病毒治疗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轻度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中医干预思路及方法的研究。方法:①总结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相关内容。提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的必要性。②通过411例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其致病特点、病机规律,明确该类患者所属的“未病”范畴,分析其临床生存现状。③在“欲病救萌”的思想指导下,收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病案176例,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周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初步探索该类患者的中医干预思路及方法。结果:①流行病学调查中,有7.1%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其余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频率>10%)依次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小便发黄、腹胀、恶心呕吐、面色晦暗、失眠、口苦、胁不适。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病机证素分虚实两端。实性病机证素主要为:湿、热、郁;虚性病机证素主要为:气虚。③周教授病案中5.68%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主要阳性症状(频率>10%)依次为:尿黄、倦怠乏力、口干、大便溏、胁隐痛、胁痛、口苦、胃脘胀痛、胁胀痛。④周教授病案中,病位证素主要在肝、脾、肾;病性证素分虚实两端,实性病机证素以湿热瘀毒郁为主,虚性病机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⑤周教授治疗该类患者的重要药物组合主要为:炙僵蚕、蝉衣、片姜黄、升麻、生甘草、虎杖。⑥周教授使用频率超过25%的药物依次为醋柴胡、赤芍、垂盆草、蒲公英、广郁金、虎杖、茵陈、白术、制香附、炒黄芩、丹参、叶下珠、苦参、太子参、厚朴、茯苓、炙甘草、片姜黄。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应当归属为“未病”理论中的“欲病”范畴,需要干预治疗。②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以湿、热、瘀、毒、郁为主,各病机证素往往复合为患。③周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组方特色是升降疏化,补泻同用。④辨证结合辨病是临床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契合点之一。周教授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在针对相应病机的辨证论治基础上,往往采用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