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i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以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过度增殖,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并广泛浸润肝、脾等脏器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由骨髓衰竭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造成的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等征象,平均生存期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AML的诊治有了长足进步,许多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但根据美国SEER癌症统计数据回顾的资料显示,其无病生存期及总体生存并无明显改善。表观遗传学是不涉及DNA碱基序列的改变,而基因功能却发生了可逆改变,并可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的遗传分支学科。DNA甲基化异常与许多恶性疾病密切相关,是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改变。基因组DNA的甲基化修饰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催化完成,它们参与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国外研究发现,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在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细胞株中均有异常表达,且与某些抑癌基因失活密切相关。白血病常规化疗药物存在耐药、复发等问题,而去甲基化药物因其作用机制的不同,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耐药和复发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地西他滨、5-氮杂胞苷等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去甲基化药物大多为DNMT酶活性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为甲羟戊酸还原酶抑制剂,最初作为调节脂代谢药物被用于临床,近年研究发现,它还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肾脏细胞增殖及抗肿瘤等作用,且应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目前针对他汀类药物去甲基化作用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表明,洛伐他汀在结肠癌中可抑制DNMT的酶活性,使BMP2启动子发生去甲基化,可在CpG岛甲基化表型的大肠癌中被用作促分化试剂联合或辅助治疗。本实验通过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 SIM)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中对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临床白血病治疗的新药物。目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株中,研究辛伐他汀对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1.将NB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共培养,使其终浓度分别为Oμmol/L、 5μmol/L、10μmol/L和15μmol/L。2.采用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抑制检测试剂盒测定辛伐他汀处理后的DNMT活性变化,观察辛伐他汀对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3.采用qRT-PCR法检测辛伐他汀处理后,DNMT1、DNMT3A、P5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辛伐他汀对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4.采用Western-blottin g法检测辛伐他汀处理后,DNMT1、DNMT3A、DNMT3B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观察辛伐他汀对DNA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的影响。5.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1.辛伐他汀处理后,可见DNMT总体酶活性下调(P<0.05),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2.辛伐他汀处理后,DNMT1、DNMT3 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53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3.辛伐他汀处理后,I)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DNMT3B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4.辛伐他汀促进NB4细胞凋亡,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1.辛伐他汀在白血病NB4细胞株中可降低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并降低DNMT1、DNMT3A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达到去甲基化作用,使因高甲基化失活或活性降低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2.辛伐他汀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3.辛伐他汀有望作为DNMT抑制剂,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