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迟眼蕈蚊是一种重要的菌类害虫,严重威胁着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至今没有发现防治此类害虫的最佳方法。本文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行为、化学生态学等研究方法,系统观察了异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羽化节律、交配行为,并对其性信息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异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征。异迟眼蕈蚊在室温下完成一代需要20d左右,其中卵期3-4d,幼虫经11-13d化蛹,蛹经2-3d羽化,成虫寿命约为2-4d;雌虫在16:00-21:00达到羽化高峰,雄虫在17:00-23:00达到羽化高峰,成虫在光期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72%。整个种群雌雄性比约为1.2:1。异迟眼蕈蚊羽化后约10min即可交尾,交尾持续时间在3min左右,雌虫一生只交尾一次,而雄虫有多次交尾现象。2.异迟眼蕈蚊性信息素释放及提取。异迟眼蕈蚊雄成虫在Y型嗅觉仪中对雌成虫及雌成虫腹部粗提物具有正趋向行为反应(P<0.01),证明异迟眼蕈蚊雌虫释放性信息素。通过比较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3种不同溶剂浸提液对雄虫的引诱率,正己烷是提取性信息素的最佳溶剂。3.采用GC-MS分析了异迟眼蕈蚊性信息素成分。通过GC-MS分析了异迟眼蕈蚊雌虫和雄虫腹部提取物,得到雌虫浸提液特有的三种物质为:正十二烷、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这三种物质可能是异迟眼蕈蚊潜在的性信息素成分。4.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雄虫对正十二烷、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三种物质及其混合物的趋性。雄虫对纯物质的趋性为:正十二烷>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正十二烷和正十六烷酸按照3:2比例混合时,雄虫对其有明显的趋性;三种物质按6:4:1比例混合时,雄虫对此处理组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与正己烷相比差异不明显。5.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00μl浓度为5.65ng/μl的正己烷,以及10ng/μl按照6:4:1比例混合的正十二烷、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的混合液与正己烷和空白组相比,诱捕到的总虫数差异不明显,而诱捕到的雄虫数有显著差异性,150μl相同浓度的4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