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风病一直是人们探索研究的课题。中国传统医学在长期治疗中风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阳明下法(简称下法)作为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法,是指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具有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肠胃之宿食、积滞或体内之痰瘀水饮等从下窍而出的一种驱邪除病的治疗方法,以起到调畅气机、攻逐邪热、保津存阴、荡涤肠胃、驱除积滞等的作用。中风病急性期往往由于风、火、痰、瘀内结,邪阻中焦,化燥化热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紊乱,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出现便干便秘症状。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腑气不通,邪浊上犯,蒙闭清窍则可见神识昏蒙,病情加重。故临证需及时通腑泻热,腑气畅通则气血得以敷布,利于神志不清及半身不遂等症的好转。通其脏腑,开其闭塞,清除热毒,既可借阳明胃腑之势引血气下行,又可给瘀痰热邪以出路,釜底抽薪,对于截断病源、扭转病势有重要意义。王永炎院士通过对通腑化痰法能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观察研究提出了“毒损脑络”病机假说,认为通腑化痰、泄热法对中风病急性期的良好疗效,是其发挥了畅利枢机,疏导蕴结之热毒、痰浊的作用,实为以通下而泄风、火、痰、瘀等毒邪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毒通络”法治疗中风病,其开发的清开灵注射液克服了临床上药液、胶囊等无法静脉给药的缺陷,这在治法上和药物的剂型开发上都是下法治疗中风病的一大发展。本课题通过对下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的研究和以脑出血为例的实验研究,系统阐述了阳明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本课题共分为三部分:1.文献综述:较系统在总结了阳明下法在急症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以及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探讨了下法的理论渊源和泻下剂的功效组成、在内外妇儿科急症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下法对胃肠道功能、胆道运动功能、微循环的影响和抑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综述二探讨了中风病病机与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临床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其中包括了辨证分型治疗、专法专方治疗、中药针剂治疗及结合针灸的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2.理论研究:该部分从胃肠与神志意识的关系、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