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癌的80%以上,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治疗的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现在癌症的治疗都是一种“癌后治疗”,即在癌症已形成之后才进行各种治疗。如能在癌症形成之前就发现细胞形态的某些前驱性变化或癌症的生化标志物,对其进行治疗将癌变过程阻遏在癌前阶段,定将获得良好的疗效。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原癌基因(myc癌基因、ras癌基因家族)、抗癌基因(p16、p53、Rb)的鉴定和描述已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完成,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也建立了如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表达的蛋白质数据库,确立了相应的蛋白质标记物。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是在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由多基因参与,经过多步骤、多阶段复杂的生物学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疾病。其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都忽略了整体器官中动态的代谢状态,不能提供可以了解生物体中整体细胞功能的信息。所以,就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获得肿瘤在生物体内的整体生物信息,代谢组学方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