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走红,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下,“工匠精神”一词紧随着这部纪录片闯入人们的视野。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自此在越来越多的平台被提起。国家政策是纪录片发展的强有力推手,工匠题材纪录片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播主力军,在国家对纪录片、传统手工艺振兴等各项政策的鼓励下,自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产出。工匠这一冷门题材一夜之间爆红。这一题材的纪录片到底在创作上何独特之处呢?笔者将通过个案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对我国工匠题材纪录片创作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从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分析当下研究现状,阐述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章正文部分,共四章。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多部近年来引起人们热议的工匠题材纪录片,拉片观摩,结合文献资料,对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分析。第一章为工匠题材纪录片解读,笔者从工匠题材纪录片概念界定、创作背景、现状扫描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可查范围内并未发现对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定义,笔者尝试对其进行定义。分析当下创作背景。现阶段,纪录片行业正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顺势而上,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出现不仅是国家政策号召下的产物,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它弘扬工匠精神,使受到冷落的传统手工艺重回人们视野,满足了受众高涨的猎奇心理。最后列举表格概述近年来我国主要工匠题材纪录片导演及作品。第二章分析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分类及创作特点,笔者尝试以播出平台和被拍摄主体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播出平台将其划分为电视首播类和原创网生类,列举分类依据及特点;根据被拍摄主体又可划分为非遗项目弘扬类、民间手艺传承类和职业技能突破类,概括每一类所传达的主题及积极影响;随后总结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对工匠题材纪录片的分类及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便于日后纪录片创作者对已有作品的整合梳理,还有助于将对工匠题材纪录片的理论研究更直观的贯彻于实践中。第三章从画面和声音两个部分进行创作探究。工匠题材纪录片的画面构图多样,形式不一;景别灵活切换;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凸显心情氛围;字幕同步,即可在画面下方,也可以位于被描述物体左右,辅助理解;还有片花的引入,潜移默化的在受众心中提前描绘一副景象。对声音的分析主要是三个方面:工匠题材纪录片大量保留同期声,高度还原真实性;配音解说词和画面完美契合,增加代入感;同时重视音乐的唤醒记忆功能。第四章分析当下工匠题材纪录片发展的瓶颈因素及未来发展策略,从创作模式、创作手法、宣传及各方面阐明当下发展的制约条件,并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结合新科技、拓宽传播渠道等多角度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首先,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总结,归纳论文的研究结论;其次,指出自己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关于工匠题材纪录片的研究,还有很多角度可以深入挖掘、继续研究提升的空间;最后,是对工匠类题材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做好工匠题材纪录片,不仅是影视技术的一项提升,也是传统文化及工匠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