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本是一个渊源久远的思想体系。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孔子自觉地以追述往圣前贤为己任,在孔子所从事的传述上古以来文化传统特别是全盘接收周家礼乐文化的过程中,他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突出地显现于始终贯穿着把个人的修为和治国理政加以紧密结合的思想路线上。孔子所创立的这种把“修”“齐”“治”“平”一以贯之的思想,既是儒家思想体系发展的“旧途径”,也是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坚守的儒家学说的“真精神”。从文本的角度来看,荀子在有意识地继承孔子的学说。《荀子》一书对孔子的称述几乎是贯穿始终的,首先是从篇目的命名和主题的确立上,(《论语》以《学而》始,以《尧曰》终,《荀子》也以《劝学》始以《尧问》终),其次是《荀子》书中三十多条直接承用《论语》的话语,还有就是对《论语》中的核心观念进行诠释升华和改造的,完成了“孝道”、“君道”、“师道”的确立,界定了“士”、“君子”、“圣人”的区别,并指出由“士”到“圣人”的修身之道。从思想层面来看,荀子自觉地担当起儒家文化的继承人身份,以孔子、仲弓的弟子自居,诠释发展《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观念,倡导君子人格,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针对战国的社会状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政治措施,在不忽略心性义理思想的前提下,将儒家的外王之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的那些不同于孔子思想的地方,很可能是儒家学说获得新的力量和生机的根源所在。我们在这里与其说是梳理孔荀思想的一致性,还不如说是在追寻真正的儒家思想体系中与时俱进的应对精神的根本所在。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言》概述选题缘由和意义,梳理《荀子》的研究状况以及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中涉及到的孔荀比较情况;第一章将孔子和荀子二人放置到早期儒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之下来把握二人之间的关系,明确荀子对于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意义之所在;第二、三、四章以《论语》和《荀子》为主要依据,分别从荀子对孔子的称述、《荀子》篇目对于《论语》的有意模拟、《荀子》与《论语》语句对照、《荀子》概念术语承用于《论语》者等几个方面进行比对,从文本层面对孔荀二人的关系进行把握,分析荀子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下,对儒家师道、孝道、君道等核心观念的形成所做的贡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并对孔、荀二人思想的承继关系作出了较为客观的定位,明确了荀子是先秦儒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说,本文着眼于孔、荀二人的思想承继关系,以《论语》、《荀子》为文本依据,以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基础,经过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明确荀学在对孔学的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早期儒学思想的典范,与孟学一起规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