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贝多芬第八奏鸣曲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内容研究,以继承和创新有机的结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地研究了这两首作品中各种和声技法等内容。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指导创作、用于创作,并丰富和发展传统和声理论。贝多芬和肖邦的音乐创作属于18,19世纪的音乐创作范畴,而且18,19世纪的音乐创作属传统和声范畴,主要研究的是三度叠置和弦,三度叠置和弦强调功能性和声,赋予理性化,而作曲家因怀着共同的创作理念,不同的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创作出不同和声色彩和音乐形象的作品。本文正是通过对他们音乐创作个性的研究,发现贝多芬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巴洛克时期的和声语言,并形成他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以及古典乐派如何铺垫浪漫乐派,浪漫乐派如何继承发展古典乐派并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全文先由引言说明选题的意义和目的,并简要介绍了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创作特点、和声风格的异同。正文共分三章论述,第一章:贝多芬第八奏鸣曲的音乐内容研究;第二章: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发展的趋势;第三章: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技法研究。第一章:贝多芬第八奏鸣曲的音乐内容研究证明了贝多芬在坚持民主共和的思想下,结合音乐中自有和特有的元素创作的《c小调第八奏鸣曲》其主要基调是争取自由和幸福,战胜痛苦和沮丧,体现了对理想的探索追求,对命运的抗争和期望,而并不是传统念上的“悲怆”。它悲而不伤、由悲而启。第二章: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发展的趋势描写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不同时期和声的特点。第三章: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技法研究叙事曲是肖邦在婚变,国家沦陷时想回国而不能回时回忆过去美好浪漫的生活,这种浪漫又隐现出忧喜交加。作品主要反映了肖邦追求人生的美好憧憬,田园生活和忧国忧民、爱国爱家、向往祖国解放和繁荣强盛的伟大胸怀和气质。全文通过对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熟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和声技法与音乐形象的研究,得出:古典乐派的和声是功能性的,其音乐表达手法是半音体系的扩张、调式交替、等音转调,它所反映的音乐形象是:悲而不悲,由悲而启;浪漫乐派的和声强调色彩性,其音乐表达手法是和声大调,下属功能的扩展,个性化的和声语言,它所反映的音乐形象是:叙事中浪漫隐忧,喜忧交加;两首作品的内容是反映不同时代两个音乐大师运用不同的音乐表达手法:一种是激昂,另一种是浪漫,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憧憬人类美好生活和爱国爱家,忧国忧民,期盼祖国强盛的伟大胸怀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