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研究——以高校图书馆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泛在、智能、感知为特点的物联网迅速发展,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即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社区等概念相继而来,于是“智慧图书馆”也呼之欲出。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更高级的一个阶段,是在数字图书馆已有的一些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手段,基于目前成熟的行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应用之上而产生的新型图书馆形态。面对新的信息和技术环境,智慧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用户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纵观国内外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论、技术、实践等方面,少有关于馆员的研究,而馆员作为图书馆发展不竭的智力源泉,是图书馆各要素中最根本的部分,是推动图书馆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本文在系统梳理智慧图书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图书馆未来形态——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要素进行研究,构建出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三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进行实证研究,为智慧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包括概念性的描述、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并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要素进行具体阐释。同时,从人力资源和图书馆服务转型的视角论述了馆员素质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此外,选择南京地区不同层次的三所高校的学生用户(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智慧图书馆相关内容的调查。  其次,在前文文献梳理、理论阐述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三,选取南京地区某“985”高校、某“211”高校和某普通高校图书馆的102名馆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调研,考察他们对智慧图书馆的认知情况和对未来智慧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的预判情况。从调研结果看,目前馆员对智慧图书馆的认知程度比较欠缺、但对新信息环境的接受程度较高;对未来智慧环境下的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持积极态度。在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后对实证结果再次征询专家的意见。  最后,在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关对策:1、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2、完善准入机制;3、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等,并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智慧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建议和措施,为未来智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载体和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其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等特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展,迅速渗透
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已经成为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如何帮助档案部门利用好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应当成为档案学界
原生数字化资料的急剧膨胀、出版界对学术书刊长期大幅度的涨价,使得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学术资源的获取和保存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催生了机构知识库。所谓机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