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HCC的首选方法,但只有大约40%的患者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仍有大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肝功能、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等多种原因而不能手术切除。这一部分病人,需通过各种非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HCC的高侵袭性,无论是接受手术治疗还是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等非手术治疗,HCC治疗后都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及具有易转移的特性,使HCC治疗后远期疗效不理想,已成为HCC病人的主要死因。因此,HCC治疗后早期发现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灶对于进一步治疗及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目前,常规影像学检查及AFP检查在HCC治疗后早期诊断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相结合的多模式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肿瘤治疗后监测及肿瘤复发监测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1.探讨18F-FDGPET/CT在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中肿瘤局灶残存、复发及肝外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对比研究18F-FDGPET/CT与多层CT(Multi-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中肝内病灶检出率的差异。
   三、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08-01~2009-12-30在本院进行18F-FDGPET/CT及MSCT检查的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共40例,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34~83岁。其中手术切除12例,肝移植6例,RFA7例,TACE4例,兼做2种治疗方法或以上者共11例。18F-FDGPET/CT及MSCT检查的间隔时间≤2周。所有患者均在肝癌治疗后40天~30个月行18F-FDGPET/CT检查,PET/CT检查结果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组织检查、影像学随访检查、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12个月)证实。
   2、18F-FDGPET/CT显像方法:
   显像仪器为荷兰Philips公司GEMINI GXL-16型PET/CT,所有患者至少禁食6h后,根据体重按照5.18MBq/kg经前臂浅静脉推射18F-FDG。扫描范围为颅底至股骨中段。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40mAs,准直/层厚5.0/0.75mm,0.5ms/转,螺距1.25。扫描时间20~30s。在同一范围用三维模式采集PET图像,6~7个床位,按1.5min/床位进行PET扫描,仪器自动利用CT数据对PET图像做衰减校正,然后进行图像重建和融合,
   3、MSCT检查方法:
   MSCT检查:肝脏局部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80~100 ml。
   4、图像分析:
   由2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共同阅片,对PET/CT原始及融合图像进行综合分析。PE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
   ①视觉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放射性分布、有无放射性浓聚灶或稀疏区(高于或低于周围肝组织摄取)。
   ②半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在浓聚灶部位设感兴趣区(ROI),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出该部位的SUVmax。
   5、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数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
   结果:
   40例HCC治疗后患者中34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和临床随访证实肝内肿瘤局灶残留或复发,同时发现合并肝外转移15例;6例经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证实肝内未见局灶残留或复发,但发现肝外转移2例。转移灶的诊断经临床病理证实,或由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并综合2种影像学技术和临床诊治经过等情况判断得出。18F-FDGPET/CT对肝内病灶的灵敏度为85.3%(29/34)、特异度为66.7%(4/6)、阳性预测值为93.5%(29/31)、阴性预测值为44.4%(4/9)、准确度为82.5%(33/40),同时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17/17),总的灵敏度为97.2%(35/36)、总的特异度为50%(2/4)、总的阳性预测值为94.6%(35/37)、总的阴性预测值为66.7%(2/3)、总的准确度为92.5%(37/40);MSCT对肝内病灶的灵敏度为44.1%(15/34)、特异度为100%(6/6)、阳性预测值为100%(15/15)、阴性预测值为24%(6/25)、准确度为52.5%(21/40),18F-FDGPET/CT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显著高于MSCT(x2=7.62、P<0.001)。
   结论:
   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或进行性增高患者中,18F-FDGPET/CT在评估肝内肿瘤局灶残存或复发方面明显优于MSCT,不但能早期明确肝内肿瘤有无局灶残存或复发,并能同时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病灶。
其他文献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is an intricate and misunderstood disorder marked by the clonal proliferation of bone-marrow derived Langerhans cells along with eosinophils, macrophages, lymphocyt
学位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concomitant cardioembolic stroke are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stumble up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past,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echniques and diag
目的:  RGD多肽(RGD:含有氨基酸序列Arg-Gly-Asp的一小肽段的缩写)能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从而进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为增强RGD多肽与整合素αvβ3结合的亲和力,提高肿瘤对标记探针的摄取,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RGD二聚体进行结构改造,以联肼尼克酰胺(HYNIC)为双功能连接剂,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tricine)和三苯基磷三磺酸钠(TPPTS)为协同配体(co
学位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胶质瘤发生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33例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58例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p14ARF和P53蛋白
学位
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个亚型,APL出现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这是APL发病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其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  研究采用ATRA、As2O3作用于人APL细胞株NB4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及凋亡、并应用RQ-PCR法检测ATRA、As2O3作用前后NB4细胞CD44v
目的:  评估ABCD2模型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方 法  以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67例入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ABCD2模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分层。观其实际卒中率。以ABCD2分层模型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为协变量,实际卒中结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绘制受试者
目的:  宫颈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FOXP3+CD4+CD25+T细胞是调节机制免疫抵制及免疫无能的一类细胞,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1],且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4]目前国内外对FOXP3在肿瘤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Treg相关的免疫机制中,但对于FOXP3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宫颈
学位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以脑内Aβ聚集而形成的淀粉样纤维沉积为特征。目前尚无有效地治疗办法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及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AD患者脑内氧化还原失衡和Aβ沉积能够导致氧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丁苯酞(NBP)是一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且有前景的药物,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来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据此,本试验将探讨NB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
阿尔茨海黙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是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假说,Aβ的聚集、纤维化、寡聚体形成被认为是AD病理的起始因素。Aβ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经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酶切后生成的。常见的Aβ片段是Aβ40和Aβ42,Aβ42虽然所占的比例仅10%左右,但Aβ42比Aβ40更易聚集、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的核心,毒性作用更强。因此如何抑制Aβ4
学位
目的:研究p21ras、p21WAF1/CIP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43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运用HE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垂体腺瘤组织的细胞结构、形态及排列方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人瘤组织中p21ras、p21WAF1/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