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纠正凝血异常是降低创伤后患者死亡率的核心。目前研究认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主要与患者的出血情况、创伤程度、损伤范围、是否波及重要脏器有关,同时又受到创伤后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纤溶功能异常、自发性与治疗性血液稀释、体温变化、炎性反应等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发现,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阐述凝血功能异常这种现象。血浆凝血因子FVII作为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的关键因子,在创伤后凝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往往是凝血效果的核心。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FVII在生理病理学及细胞生物学水平上调控凝血途径的作用。基于此,本实验从临床角度研究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II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方案。目的FVII作为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因子,很可能与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意在探讨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I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根据筛选要求及入选标准,年龄≥18岁、无自身凝血病、颅脑创伤后评级为中重度损伤的患者81例,在到达我院急诊外科后立即化验凝血情况,抽检APTT、INR、PLT及FVII的情况。化验指标APTT>40s、和、或INR>1.2、和、或PLT<120×109/L时即可列入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入院急诊所查的影像学资料如CT、CTA、MRI等来确定创伤后出血面积及血肿量及部位情况,同时跟踪治疗,可列入创伤后颅脑出血性损伤。采用统计学分析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Ⅱ的相关性。结果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浆FVⅡ活性显著低于凝血功能正常者(85.69±34.88%:98.71±29.43%,P<0.05)。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患者血浆FVⅡ活性显著低于非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患者(70.78±±18.21%:105.76±±33.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血浆FVⅡ活性≥77.5%的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FVⅡ活性<77.5%的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比值比为5.52(95%可信区间1.82-16.68,P<0.03)。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VⅡ活性是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81例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为7.4%,检测死亡患者的凝血因子VⅡ的活性为90.744±57.38%,这较创伤后未死亡患者的凝血因子Ⅶ的活性92.01±32.04%,并无明显统计差异。结论单纯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凝血因子Ⅶ活力明显下降,且对于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的凝血因子Ⅶ活力较凝血功能正常人明显偏低。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患者的血浆FVⅡ活性明显低于非进行性颅脑出血的患者,但是血浆FVⅡ下降与否与患者死亡率无明显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