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多节段颈椎病的后路手术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但一直有学者认为单纯行后路手术前方压迫不能解除。故而颈椎前路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节段颈椎病传统的前路手术方式为两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由于过多地破坏了颈椎正常结构,且融合节段的长度较大,使植入物承受的应力增加,有较高的植骨块不融合、移位,钢板及螺钉松动的发生率。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技术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0个月。25例患者有颈肩部疼痛不适,18例患者有胸部束带感,27例有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腱反射亢进、双手Hoffmann征阳性。术前均行X射线平片、MRI、CT或三维重建检查,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病。病变累及节段(C3-C611例,C4-C719例)。其中行C4次全切除联合C5/6椎间盘切除术6例,C5次全切除联合C3/4椎间盘切除术7例,C5次全切除联合C6/7椎间盘切除术9例,C6次全切除联合C4/5椎间盘切除术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技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直接彻底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尽量保留了颈椎正常结构;缩短了融合节段的长度,降低钢板上下两端螺钉的应力,提高稳定性与固定强度;增加了植骨的接触面,同时保留中部椎体的血运,更有利于植骨融合,避免假关节形成;ZEPHIR前路钢板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和张力负荷作用,使得融合节段的植骨块融合率明显提高,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提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减少术后邻近节段退变,获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因此,前路“杂交式”减压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