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高校扩招和社会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因循传统的择业观念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择业观正反两方面的表现,着重分析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择业观产生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建构或改善新的内外环境来消除观念误区,从而使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进而缓解就业难成为可能。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择业观念的形成是择业理想目标、择业认知状况、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实现途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重点是描述择业观对择业目标具有的指导作用,对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导向作用,对择业认知的过滤作用,对择业行为的动力作用,以此把握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根本效力和影响。第二部分:首先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探讨大众化进程是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其次,阐述这一阶段我国面临的就业环境,劳动力市场特点以及大学生就业的总体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并把握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基本趋向。第三部分:描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择业观念误区的各种表现及产生的负面效应。着重研究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环境因素、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能力因素、个性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生因循传统择业观、无法适应就业环境变化的深层原因。第四部分:从转变大学生择业观的可能性入手,探讨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调整和干预大学生择业观的具体对策,即从营造大学生择业的客观环境、加强对国家就业政策制度的调整、实施有针对性地择业观教育、谋求获得家庭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实施有效的自我优化和塑造五个方面着力,达到调整和干预转变大学生择业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