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形”论治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不同形态修复带与塌陷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隐匿,出现症状前诊断率低、大范围塌陷后保髋成功率低,且近年来逐渐升高的发病率,使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根据其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出现不可逆转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股骨头塌陷的正确预测是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的关键问题。研究者通过大量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资料的阅读与长期的临床归纳总结发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塌陷与股骨头内坏死修复带的形态有一定关系。本研究通过回顾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资料,探讨不同的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与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相互关系,为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提供参考,实现针对不同的坏死带修复形态辨“形”论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2012年1月-201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中心收治的非手术干预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收集其自然病程的X光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学分类,以股骨头塌陷为观察终点记录塌陷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探索不同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与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相关性,并针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预测,提出有临床指导价值的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学分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完整连续股骨头坏死塌陷前影像学资料的患者95例,共111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5例,女性20例,左侧54髋,右侧57髋,平均年龄45.52±13.24(18-7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并坚持在我院随诊并行药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行外科手术干预,在我院初诊及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完整,能追溯其完整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以股骨头坏死后塌陷为观察终点,发生塌陷59髋,未发生塌陷52髋,平均随访18.77±12.49(3-58)月,塌陷率53.15%,平均塌陷时间为16.44±12.54(3-58)月。根据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共分为四型:横贯型38髋,其中塌陷31髋,塌陷率为81.58%,平均塌陷时间为13.16±11.10(4-50)月。V型45髋,其中塌陷24髋,塌陷率为53.33%,平均塌陷时间为19.88±13.49(3-58)月;蜿蜒型15髋,其中塌陷4髋,塌陷率为26.67%,平均塌陷时间为21.25±13.35(10-39)月;类圆型13髋,未出现塌陷,塌陷率为0。通过chi-square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显示各型在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率及生存时间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修复带形态学分型是根据股骨头坏死头内骨修复后不稳定致塌的基本原理而建立,不但能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与否进行判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塌陷速度的快慢进行预测,对早期保髋治疗的时机、保髋方式的选择及保髋疗效的预后给予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修复带形态学分型区别于其它分型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参考,对实现股骨头坏死更准确的预后起到正面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由于其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在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隧道内为方便排水,一般在线路中心线的仰拱处设排水沟。因施工误差等因素,客货共
<正>"王近君印",原印平稳无奇,其中"君"字篆法显得有些不协调。改刻此印,在布白上先有一个大的构思,就是集中留出"王"字的大块空处,其他三字相对密实,强化疏密对比。于是将"
研究目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快线项目越来越多,合理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是决定快线项目成本和效益的关键。由于缺乏相关规范,目前一般根据旅行时间目标和区间达速比选取,遗漏了一
研究目的:随着盾构法施工隧道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盾构选型成为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无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的盾构选型问题,研究盾构选型对地
通过介绍国外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普罗费斯的差距评价模式、斯塔佛尔比姆的CIPP模式、埃斯纳的教育鉴赏评价模式、解释性评价模式,并与我国现行的几种课程评价模式比较,找出
研究目的:东新赣江特大桥是向莆铁路和杭(州)南(昌)长(沙)高铁引入南昌西客站的控制性工程。该桥具备多线、宽桁、重载、大跨、高速等特征,为确保大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本文对桥梁的桁
赵建农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放射科主任,放射学教研室、放射影像学教研窒主任,重庆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
<正>如何将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与城乡统筹有机结合,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在中国直接冲击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区域都是外向出口型经济,由于危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