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隐匿,出现症状前诊断率低、大范围塌陷后保髋成功率低,且近年来逐渐升高的发病率,使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根据其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出现不可逆转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股骨头塌陷的正确预测是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的关键问题。研究者通过大量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资料的阅读与长期的临床归纳总结发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塌陷与股骨头内坏死修复带的形态有一定关系。本研究通过回顾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资料,探讨不同的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与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相互关系,为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提供参考,实现针对不同的坏死带修复形态辨“形”论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2012年1月-201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中心收治的非手术干预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收集其自然病程的X光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学分类,以股骨头塌陷为观察终点记录塌陷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探索不同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与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相关性,并针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预测,提出有临床指导价值的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学分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完整连续股骨头坏死塌陷前影像学资料的患者95例,共111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5例,女性20例,左侧54髋,右侧57髋,平均年龄45.52±13.24(18-7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并坚持在我院随诊并行药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行外科手术干预,在我院初诊及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完整,能追溯其完整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以股骨头坏死后塌陷为观察终点,发生塌陷59髋,未发生塌陷52髋,平均随访18.77±12.49(3-58)月,塌陷率53.15%,平均塌陷时间为16.44±12.54(3-58)月。根据股骨头坏死修复带形态共分为四型:横贯型38髋,其中塌陷31髋,塌陷率为81.58%,平均塌陷时间为13.16±11.10(4-50)月。V型45髋,其中塌陷24髋,塌陷率为53.33%,平均塌陷时间为19.88±13.49(3-58)月;蜿蜒型15髋,其中塌陷4髋,塌陷率为26.67%,平均塌陷时间为21.25±13.35(10-39)月;类圆型13髋,未出现塌陷,塌陷率为0。通过chi-square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显示各型在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率及生存时间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修复带形态学分型是根据股骨头坏死头内骨修复后不稳定致塌的基本原理而建立,不但能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与否进行判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塌陷速度的快慢进行预测,对早期保髋治疗的时机、保髋方式的选择及保髋疗效的预后给予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修复带形态学分型区别于其它分型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参考,对实现股骨头坏死更准确的预后起到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