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在线学习受到了学生和社会人士的青睐。视频课程作为在线学习的主要载体,也应遵循良好的教学设计。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需要通过深入反思来建构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理解。有研究发现,学习者自身反思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加工知识,解决问题和理解复杂概念,同时阅读他人的高质量反思也能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提升学习效果。此外,不同于以往研究所认为的接受他人的经验和反馈能够促进知识提升的观点,有研究提出分享经验给他人也能培养自身思维,加深理解。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同伴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反思的建构与分享对视频课程学习效果、认知负荷、学习体验和神经电信号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内在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结合EEG分析技术,通过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究视频课程中反思的构建与分享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实验一随机招募23位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采用2反思方式(自我反思、阅读同伴反思)的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相比阅读同伴反思,自我反思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学习效果;(2)相比阅读同伴反思,自我反思会给学习者带来显著更高的认知负荷;(3)相比阅读同伴反思,自我反思能够让学习者更有学习动力;(4)相比阅读同伴反思,自我反思能让学习者更加主动加工知识,且注意更多集中在内部加工上。实验二随机招募21位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采用2反思方式(反思并分享给同伴、自我反思)的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相比自我反思,反思并分享给同伴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2)相比自我反思,反思并分享给同伴并不会增大学习者的认知负荷;(3)相比自我反思,反思并分享给同伴会让学习者更有学习动力,但却降低了学习对自身有用性的感知;(4)相比自我反思,反思并分享给同伴能让学习者更加主动加工知识,但会让其的注意一部分转移到外部加工,顾及同伴的状况。通过上述实验,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在视频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自我反思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且让其更有动力和热情,但会让其感知到更大的认知负荷;(2)在视频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将其总结反思分享给同伴,他们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并更有动力去理解材料,且不会增加他们的认知负荷。本文探索了视频课程学习中,反思构建与分享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我反思以及将反思分享给同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拓展了关于视频课程与反思领域的相关研究,丰富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同伴学习理论在视频课程中的应用。此外,有助于在线学习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运用这一成果改进视频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