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贿犯罪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且危害重大的职务犯罪类型。由于受贿犯罪以隐秘性利益输送为主要犯罪手段的特点,其查处困难重重,对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笔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受贿犯罪的调查方法,发现在透明国际排名较为靠前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调查手段,比如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甚至允许“诱惑侦查”等措施的施行。反观我国大陆地区,在当前不适合采取某些特殊措施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反腐败工作不断向深入推进、保持反腐败成果,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受贿犯罪线索进行专门的、规范化的评估和分析研究有助于节约调查成本、提高调查效益,但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由导论和三章组成,共3万余字。第一章受贿犯罪线索评估概述包括三个小节,第一节从受贿犯罪的特殊性入手,以受贿犯罪案发数量、受贿犯罪隐秘性程度、受贿犯罪犯罪黑数、受贿犯罪社会土壤等事实对受贿犯罪的犯罪特殊性进行论述,进而揭示出受贿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特点。笔者将受贿犯罪证据类型与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罪名的证据类型进行对比,得出受贿犯罪证据类型单一的结论;结合法律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实践中获取证明受贿犯罪的言辞证据的时间成本,得出获取受贿犯罪证据非常困难的结论;从受贿犯罪初期调查的本质及保密要求角度得出受贿犯罪调查过程特殊这一结论。受贿犯罪在职务犯罪中的特殊地位、证据获取非常困难、调查过程特殊这三点充分说明受贿犯罪的特殊性。第二节着重阐述了受贿犯罪线索相关内容。文章首先对受贿犯罪线索进行界定,特别指出受贿犯罪线索与受贿犯罪信息、迹象、情报、材料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受贿犯罪线索才是调查部门最应关注的对象。笔者通过对受贿犯罪线索所具备的指向作用、线索是案件之源、线索对案件质量的影响、线索质量直接影响调查效益这些方面的说明论述了受贿犯罪线索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以往案件的梳理以及相关学者的著作、文献进行总结,概述了受贿犯罪线索的来源渠道及其价值高低。第三节中笔者正式提出了受贿犯罪线索评估这一核心概念。笔者从亲历的一个被误判的受贿犯罪线索入手,说明了线索评估的重要性,首先对受贿犯罪线索评估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受贿犯罪线索评估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评估这一观点并加以论证。其次笔者分析了受贿犯罪线索评估的作用及其必要性。最后,笔者结合文献及实践经验,指出当前受贿犯罪线索评估在评估节点、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指出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二章受贿犯罪模块化风险模型包括三个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受贿犯罪共性要素研究,是笔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的一个过程。受贿犯罪案件线索的成案价值难以简单量化和排序,这是实践中的共识,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同,基于这一点,笔者借鉴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进行评估。对受贿犯罪线索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是影响受贿犯罪风险的各种要素,笔者试图从大量案例中梳理出一些共性要素来作为分析的基础。笔者首先梳理出了16个共性的风险要素:与管理服务对象或利益相关方共同外出旅游,收受购物卡、小额现金的行为,性道德瑕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嗜好,违反规定履行公务,收入与财产、支出明显不符,与管理服务对象有经济往来,存在主动索要行为,同时涉嫌其他职务犯罪,高危行业、岗位,制度不健全,自由裁量权大,单位风气不好,行贿人出手大方,行贿人与公职人员特定关系人交往密切。在梳理出上述16种风险要素后,笔者从主观性、客观性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主观性风险要素指的是依公职人员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为公职人员主动意志所增加或降低的受贿犯罪风险。客观性风险要素与之相反,它不依赖公职人员主观意志而存在,风险的高低也与公职人员主观意志无关。最后,笔者依据实践总结,对主观性风险要素与客观性风险要素的相互关系略加说明,赋以不同的权重。第二节受贿犯罪主观性风险评估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根据梳理出来的主观性风险要素,来评价公职人员受贿犯罪主观性风险的问题。笔者依次采用风险等级极高、较高、中等、较低这四个概略的标准来对调查对象主观性风险要素进行衡量。首先笔者逐项对主观性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然后笔者就如何具体运用主观性风险要素来评估调查对象的受贿犯罪主观性风险进行了说明。第三节受贿犯罪客观性风险评估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根据梳理出来的客观性风险要素,来评价公职人员受贿犯罪客观性风险的问题。客观性风险要素的等级划分、运用方式与主观性风险要素相类似,在此略过。第三章建立受贿犯罪模块化线索评估机制包括三个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受贿犯罪线索评估的时间节点:动态评估,这节的内容是笔者基于当前各地区检察机关对受贿犯罪线索评估时间不统一这个事实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即:当前各模式的受贿犯罪线索评估时间节点都存在不足,应该在收到线索时就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在对线索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后再次评估,然后按照确定的处置方式,定期进行再汇报、再研究、再评估,在决定启动案件之前,要进行全面性的详细评估。第二节的内容是关于受贿犯罪线索评估的方法:递进式模块化评估。递进式的含义是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调查人员能够获得越来越详尽的信息,依据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线索评估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准确的递进式的状态。模块化的含义是将本文梳理出来的16种受贿犯罪主客观风险要素置于调查对象财产、岗位职权、行为偏好以及所交往的管理服务对象情况这四个模块中进行分析和评估。本节将16种受贿犯罪风险要素具体地归类在上述四个模块中,对评估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是一种实操性极强的评估方法。第三节受贿犯罪线索模块化评估机制的检验及完善,核心要义是线索评估机制系总结大量案例后研究得出,首先要经得起历年案件的检验,其次该评估机制要运用于办案实践,必须经得起将来办案实践的检验。由于历年案件信息探索的不可穷尽性、笔者能力有限的因素以及受贿犯罪相关要素本身的不断变化,该机制必须是开放性的,能够随时对其进行完善。本节内容即围绕以后阶段评估检验前阶段评估、以办案结果检验线索评估、受贿犯罪模块化线索评估机制的完善这三点内容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