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研究区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一系列复杂的生产问题不断的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含油层系多,注采对应关系差,区块注水井吸水能力低,补充地层能量亏空速度慢,生产形势被动等。而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在油田的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论文通过整理分析研究区已有资料(井位坐标海拔数据、射孔数据、地震资料、电子测井曲线、录井资料、生产资料),并对井网稀疏区域利用地震资料加以控制,绘制地质基础图件;借用一些实验技术手段(扫描电镜、压汞、粒度分析、X衍射),对该区储层特征(地层、沉积相、构造、孔隙度、渗透率、敏感性、非均质性、四性关系)与油藏特征(温度与压力系统、地层水性质、原油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生产动态资料(注水井剖面资料、注水井生产数据、试油总结资料、压力测试数据、有效注水开发井网资料)进行分析,给出研究区现有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最后依据得出的研究结果(储层特征、油藏特征、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析现有的开发方案存在的问题(注水进度滞后、地层亏空严重、平面地层压力分布不均、采油井见效缓慢)找出形成问题与矛盾的主要原因。提出新的井网部署及压裂、补孔措施,完成储层开发方案的调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构造以西倾单斜为背景,形成多个鼻状隆起,构造平缓,在上倾方向上岩性致密,形成了良好的圈闭,结合工区生产资料分析,判断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区为构造隆起区域,为新井的部署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区长4+5、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依据沉积相平面砂体展布特征,以及砂体纵向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在长4+5、长6不同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不同,砂体连通性特征也不同,为进一步调整射孔与压裂层位提供依据。3、研究区孔隙结构复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微溶孔中胶结物含量较多;矿物含量影响着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导致物性较差;由于沉积相变和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单砂体内部渗透率的变化比较复杂,需在后期开发调整中采用相应的压裂与酸化措施。4、研究区储层弱速敏、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弱盐敏、中等偏强酸敏、弱亲水束缚水饱和度46.8%,束缚水油相有效渗透率为1.013×10-3μm2;油水相对渗透率0.116;根据现有的注水开发分析,注入水与储层配伍性关系较好,为进一步注水开发提供有力条件。5、研究区原油物性较好,密度、饱和压力值均较低而凝固点高,是一种封闭性较好的油藏,油藏埋深1500~1800m,原始平均地层温度2.73℃/100m,为原油低粘度提供条件,保证原油较好的流动性。6、研究区局部注水井组注水见效呈递减,双向见效油井稳产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注水井组见效分析,并结合沉积相砂体平面纵向展布特征,判断砂体连通和尖灭与注采对应性的关系,为新的注水井部署位置提供可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