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分泌的消化道腺癌,被称为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AFP-producing Adenocarcinoma-Gastrointestinal,APA-GI)。研究表明,起源于消化道不同位置的APA-GI均有肝样分化的病理特征及早期转移、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可作为同一类疾病进行分析。然而,现有报道多仅局限于胃或肠单一来源的APA-GI,缺乏对APA-GI整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遗传背景认识。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APA-GI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了解其遗传分子背景,并为基于分子标志物的APA-GI精准诊断提供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第一部分纳入了自2010年至2017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血清AFP>20ng/ml且病理确诊为消化道腺癌的患者,并以200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AFP组和低AFP组。研究首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组间比较;之后,通过病理图像分析以及免疫组化,阐述APA-GI的镜下病理特征;接着,通过Kaplan-Meier曲线与来自TCGA的普通消化道腺癌(Common Adenocarcinoma-Gastrointestinal,CA-GI)进行生存比较;最后,通过Cox模型寻找APA-GI的预后危险因子。第二部分中,我们对29例APA-GI以及8例CA-CI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利用GO、KEGG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对两者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研究结果APA-GI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胃好发。初诊IV期患者占58.2%,最终转移率达81.9%,以肝转移多见。肝样分化是APA-GI的典型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显示,AFP在APA-GI中阳性率为36.4%。高AFP组具有瘤径更大、IV期占比高、肝转移率高及肝样腺癌占比高等特点。生存分析表明,APA-GI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普通消化道腺癌患者(17.7%vs 55.9%,P<0.001);高AFP组5年生存率较低AFP组降低(7.5%vs 26.0%,P=0.002)。肝转移是APA-GI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HR,3.59,95%CI 1.28-10.02,P=0.015);AFP≥200ng/ml是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HR 4.55,95%CI 1.39-14.87,P=0.012)。全外显子测序共得到APA-GI包括胚系突变在内的1,276,427个突变位点。经筛选得到的335个差异基因在G蛋白通路、柠檬酸代谢、组蛋白修饰等通路富集。进一步筛选得到由UBE2E1、ANAPC2等4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群,降维可视化后可见CA-GI与APA-GI各自聚类。结论1.APA-GI好发于胃,具有转移早、转移率尤其肝转移率高等临床病理特点,其预后显著劣于CA-GI;肝样分化是APA-GI最主要的病理特征。肝转移是APA-GI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而AFP≥200ng/ml是患者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2.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通过由UBE2E1、ANAPC2等4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群能够初步区分APA-GI与C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