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牙鲆胚胎为材料,对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目的是研究出一种实用可靠的胚胎冷冻保存方法,并为低温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在基础性研究中,(1)用不同的基础稀释液培养牙鲆胚胎,其孵化率由高到低为:消毒海水>BS5>BS4>BS1>BS3>BS2,但P>0.05差异不显著。(2)用程序降温仪对抗冻液的结冰点进行了测定,随抗冻液浓度增加结冰温度降低,并且加卵的麦管呈现比不加卵麦管早结冰的现象。(3)植冰温度的确定实验表明,在-8℃、-10℃、-12℃处植冰均使结冰点下降和使抗冻液的过冷度减小;特别是在-12℃处植冰,胚胎成活率最高。(4)抗冻液添加方法实验,逐一添加法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方法另一优点在于平衡过程中的每一步不需要取走原来的抗冻液,这样减少了对胚胎造成不必要的人为的机械损伤。(5)在胚胎损伤类型实验中,早期的尾芽期胚胎(18-20对肌节)对溶质损伤敏感性较弱,后期的尾芽期胚胎(25-30对肌节)对溶质损伤敏感性较强;其中,平衡过程中对胚胎造成的溶质损伤不足以致命,是可以恢复的;不能恢复的机械损伤是经过超低温冷冻后产生的,并且时期较早的胚胎,发生损伤部位是组织细胞部分,而卵黄和卵膜不易发生损伤;另外程序化冷冻保存法对卵黄和卵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胚体较易受损;相反,玻璃化法对胚体细胞保护作用较程序化法略好,但是对卵黄和卵膜的保护作用较差。
在牙鲆胚胎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中,(1)用抗冻液平衡处理牙鲆胚胎,结果表现为:甲醇(MeOH)和1,2-丙二醇(PG)的毒性比其它三种抗冻剂的毒性小,而且甘油(Gly)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胚胎的毒性很大。(2)将牙鲆尾芽期胚胎冷冻保存至-30℃,20%~25%PM32冷冻效果较好,胚胎成活率在80%以上。(3)将尾芽期胚胎以不同的降温速率,降至-12℃,证明从室温到植冰期间采用-2℃/min的降温速度,胚胎成活率最高(94.13%)。(4)将尾芽期胚胎降至-12℃并植冰后,又继续以不同的降温速度降温至-30℃,结果表明采用-8℃/min效果较好,胚胎成活率为92%。(5)入氮前温度的确定实验表明20%PM处理的胚胎危险期出现在T≤-45℃的某一温度区域内,入氮前温度应T-45℃。(6)利用20%PM和22%PMP,采取优化的降温程序冷冻保存尾芽期的牙鲆胚胎,分别获得5枚和7枚复活胚胎,并全部孵化出膜。
新方法的探索实验表明:“程序-玻璃化法”--将程序化冷冻与玻璃化冷冻保存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扬长避短,进而提高胚胎复活率和实验重复率。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获得2枚复活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