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大背景下,“其他草地”作为未利用地大类中的重要地类,是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针对其他草地的研究方兴未艾,虽然在评价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对其概念模糊、认识浅显、功能定位不明确、分类体系不健全等诸多不足,时常出现评价很用力,到了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因工程方向和选项模糊不清,造成大量已开发为耕地的土地资源质量差,产量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鉴于此,以其他草地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将其改造成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耕地,最大限度地补充耕地,为建设用地留出发展空间,对缓解生态—粮食—建设用地矛盾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农用开发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农用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明确了评价方法;其次,就宜耕其他草地按服务于工程匹配为目标进行了开发利用类型划分体系与方法的构建;最后,以河北省唐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厘清了未利用地与其他草地概念,在对农用开发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地貌条件与土壤条件中选取了包括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在内的8个指标构建了农用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区位条件、水源条件、土源条件中选取了包括地下水埋深、道路影响距离、土源距离在内的5个指标构建了农用工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制定并明确了“指标级序号加和法”,综合自然与工程两方面评价结果将其他草地按综合条件的好坏分别划分为宜耕、宜林、宜草三类。 (2)以宜耕其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宜耕其他草地自然条件和自身属性,结合开发方向和工程改造因素,从土壤条件、地貌条件、水文条件中选取了基岩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水源条件4个指标构建了开发利用类型划分指标体系,采用景观参数法、连续命名法将低山丘陵区宜耕其他草地划分为包括强风化中缓坡薄层少水型、强风化中缓坡薄层富水型等在内的54种开发利用类型;其次以分类结果为基础对其开发所需工程进行探索,从而明确了低山丘陵区宜耕其他草地12种开发工程类型靶向:客土坡改梯引提水型、客土坡改梯集雨蓄水型、深耕坡改梯引提水型、深耕坡改梯集雨蓄水型、深耕引提水型、深耕集雨蓄水型、客土引提水型、客土集雨蓄水型、坡改梯引提水型、坡改梯集雨蓄水型、土地平整引提水型、土地平整集雨蓄水型。 (3)以河北省唐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宜林其他草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25231.18hm2,占总面积的57.62%;其次为宜耕其他草地,面积为14770.83hm2,占总面积的33.73%;宜草其他草地面积最小为3783.30hm2,仅占总面积的8.64%。研究区宜耕其他草地共存在37种开发利用类型,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强风化中缓坡薄层少水型,其面积为2728.2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47%,其次为强风化中陡坡薄层少水型、强风化中缓坡薄层富水型、弱风化中缓坡中层少水型。研究区宜耕其他草地共存在8种开发工程类型靶向,其中面积较大的依次为客土坡改梯引提水型、坡改梯引提水型与深耕坡改梯引提水型,三者面积和为13525.02hm2,占具了宜耕其他草地总面积的91.56%。 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低山丘陵区其他草地宜农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宜耕、宜林、宜草三类;针对宜耕其他草地,构建了开发利用类型划分指标体系与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54种开发利用类型及其12种开发工程类型靶向;以河北省唐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有利于为后人提供一套较为简单、客观、科学的其他草地农用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与方法,同时其他草地开发利用类型划分体系的建成对于深入认识其他草地,高效、科学、严谨的开发利用其他草地资源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