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 ——基于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作用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就开始积极地扩张对外直接投资(OFDI),在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及逐渐放松的外汇管制以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支持之下,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不断加快。受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行压力增加,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种种不利情况,我国更要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通过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的振兴和繁荣发展。东道国的制度水平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制度水平良莠不齐的沿线国家,我国企业“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41个国家数据,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分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两个层面,同时研究双边政治关系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丰富了原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双边政治关系的替代变量的选择上,指标中的领导人访问数据的搜集整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现有研究中使用的较少,为其他学者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再次,结合母国国家的具体国情,盲目地使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进行解释和指导,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综合国情,从发展中国家出发,丰富其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增强了理论的解释力。在现实意义上,优化实施高水平对外投资,不仅能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解决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能源约束问题,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改善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相关环境,在现实意义上,同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涵盖了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在绪论撰写中描述了基于我国当今OFDI的实际情况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及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可能的创新点和本文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本文的所研究的领域中的文献进行文献梳理,从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递进到引入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作用两者影响关系的研究,最后对文献进行简要总结和评述。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机制。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和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范围之内,以制度扩展的OLI折衷范式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引入双边政治关系作为调节,分析制度环境与OFDI的关系和制度环境在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之下,对我国OFDI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提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宏观面板数据,对核心指标制度环境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构建,构建制度环境质量与OFDI的门槛模型以及在双边政治关系调节下的门槛模型来定量分析其非线性的关系。第五部分,对模型进行基本检验分析,以及对门槛模型的相关检验和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用实证检验方法进一步佐证第三部分的理论分析。第六部分,对上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和结论,并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相应建议。本文发现,制度环境对我国OFDI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在经济制度环境中体现为“弱效制度”规避,而在政治制度环境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偏好”特质;在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作用中,双边政治共识的优化互补作用较为明显,但是领导人互访的相关调节作用较为微弱。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环境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采用多指标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科学地对多指标进行提取测算制度环境的综合指数,使实证结果更加可信;第二在研究制度环境与OFDI的影响关系的既往研究中,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平方项构造U型效应的居多,但是对于非线性关系的刻画仍然不够深刻和具体,本文采用门槛模型,通过科学地由模型内生构造门槛变量来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对门槛效应的构造来探究双边政治关系对于制度环境质量与OFDI关系的调节效应,具有一定参考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计的伤害。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达成共识:应对气候问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控制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992年以来世界各国已经达成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公约。其中《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碳排放权的市场化,欧盟、日本等地区已经通过碳交易市场有效减少了地区碳排放总量。在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改善的国际事务时,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和先行者,受国际上成功经验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这一战略发展方式纳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并购事件发生的数量持续上升,所涉及的金额也逐年增加。理论上并购是可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壮大企业经营规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乏失败的并购案例。并购能否取得协同效应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如何成功地实现企业并购,并对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合理评估,是企业并购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案例研究以免税行业为背景
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近几年,政府对特色小镇建设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乡村振兴。然而,由于特色小镇的开发资金需求较大,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政府仅凭自身力量,很难满足特色小镇开发对于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将PPP引入特色小镇的项目,可以促使社会资本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开发项目中,带来更多的资金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政府而言,PPP项目融资模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凭借着鲜明的人工成本优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但近几年,我国人工成本优势的逐渐削弱使得制造行业竞争加剧,同时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我国制造企业的C公司在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同样面临着人工成本管控失效的问题。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工成本管控,对于制造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C公司为例,立足于
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豪华高档型酒店及经济型酒店利润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慢慢转向回报率更高的中端市场,中档酒店成为酒店业投资的热点。而酒店业的竞争激烈以及顾客需求的日益个性化,研究如何提高顾客的体验十分重要。由于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尽管很多学者对酒店的顾客体验进行研究,但是很少专门针对中档酒店的顾客体验,由于顾客体验的高度主观性的特点,以及受到文化背景、国情的差异、自身经历、职业、性格
信息技术地飞速发展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强,生产方式的改变,组织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年来,信息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几次大型信息泄露事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防止发生信息安全问题,商业组织通常会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安全政策。但是,研究表明,仅依靠技术手段不能有效地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性。员工作为执行者是否可以遵守组织的
资产重组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自身状况的重要方式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资产重组来提高公司质量,优化目前企业的业务或资本结构。本文以C国有企业为例分析企业发生资产重组的动因,以及在重组过程中对重组对象的选择及重组前后企业的变化。对C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的方案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C国有企业对重组对象和重组模式的选择,重点分析此次资产重组对C国有企业的影响,得出了关于
创新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独立的内部研发活动俨然已经跟不上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故企业创新模式也逐步向开放式创新转变。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有效性被证实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外部知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资源,目前备受瞩目。随着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兴起,学术界与工业界开始进行“跨界”合作,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也开始信息共享,无论是知识的共享还是采购,外部知
传统的成本理论将企业的成本费用变动与业务量上升或下降之间描述为一种线性关系,而在考虑到管理层对资源调整的主观倾向后,成本性态假设将企业成本费用与业务量表现出的非对称性依存关系,即当企业的业务量增加,与之匹配的成本费用增加量要高于企业业务量在等额减少时成本费用的减少量,称为成本费用粘性。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内部管理水平,这也对企业能否把控好成本费用作出要求。费用粘性是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进步,中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评估业务运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政府和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手段创造传统数据时代无法增加的价值。我国许多行业已逐步运用大数据手段来辅助发展,如营销、金融、交通等行业。作为企业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税务筹划管理,其发展方向为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管理。随着2018年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开始,我国税收征管体制发生根本变革,增值税2019年4月进一步下调,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