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将45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分成3组,比较各年龄段之间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进行预后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以评估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界限及哪些因素为年轻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今后年轻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减少复发转移几率,提高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甲乳外科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获取其完整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满足入组和排除标准的共有205例,失访10例,最后纳入分组共195例。按发病年龄分3组,35岁以下、35岁~40岁,40岁~45岁分成3组,其中35岁以下分组共有23例,35岁~40岁分组共有60例,40岁~45岁分组共有112例。收集资料包括:1.一般因素:发病年龄、初潮年龄、母乳喂养史、生育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2.临床因素: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化疗开始前相关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高低、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有无转移)。3.病理及分子生物因素: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情况等。4.治疗因素:是否化疗,是否进行规范放疗,是否进行规范内分泌治疗,HER-2过表达患者是否行靶向治疗等。5.评价预后的因素: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有无复发或转移,复发转移间隔时间。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并计算患者相关因素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临床及病理因素:(1)三个不同年龄组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型、ER,PR及Ki-67表达情况无差异,而在生育史及HER-2表达情况有差异(P<0.05)。(2)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无生育史比例明显高(17.4%vs.3.3%、1.8%,P=0.009),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HER-2过表达型比例高(65.2%vs.41.7%、32.1%,P=0.011)。2.治疗因素:三个不同年龄组在主要的手术方式、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及靶向治疗选择上无明显差异。3.预后因素:(1)3年和5年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ER、HER-2及Ki67表达情况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统计因素无明显相关性。(2)多因素分析结果示:ER阴性(P=0.029,RR=2.112),N1/2/3(P=0.005/0.017/0.011,RR=3.231/3.580/4.554)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ER阴性(P=0.000,RR=3.149),N1/2/3(P=0.008/0.042/0.011,RR=2.639/2.595/3.456),HER-2阳性(P=0.035,RR=1.900)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R阴性、淋巴结转移阳性、HER-2过表达是年轻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2.乳腺癌一线规范化治疗手段适用于年轻乳腺癌患者,无明显差异。3.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HER-2过表达比例高。4.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无病生存时间短,复发风险及死亡率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