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诗经》自中西文化交流之始就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相继为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成各种文字,其中,英译成果最为丰富。但是,与英译作品相对应的研究却显不足。目前,系统研究《诗经》英译的著作,只有2007年出版的李玉良所著《〈诗经〉英译研究》和2013年出版的梁高燕所著《〈诗经〉英译研究》两部。有关《诗经》英译的论文较为丰富,内容囊括了《诗经》英译研究概述、译者研究、译本研究、译本传播等,但针对某篇章的英译比较分析多集中于《蒹葭》、《关雎》等较为大众所熟知的篇目,而对其他篇目的英译比较研究少之又少。本论文将选取八首有代表性的被忽略的诗篇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译作品的比较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由选题原由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两部分内容组成,主要为《诗经》英译及英译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梳理总结。第二部分为《诗经·国风》英译比较的基础和材料。第三部分为《诗经·国风》英译比较举例。选取了理雅各的《诗经·国风》散体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诗经》选本、许渊冲的全译本《Book of Songs》、汪榕培与潘智丹合作的《诗经·国风》全译本、王方路的《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本及贾福相的《诗经·国风》英文白话全译本等六大译本中的八首诗篇分两步进行比较研究。第一步,对每篇作品进行古今学者观点梳理及探究;第二步,选取六家中两家译者的译作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比较:题解和内容、语言形式(在押韵上,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并未采用古音)、艺术表现手法、具体词汇和补充说明。以上五个方面有则言之,无则略过,并非一成不变。第四部分为总结,对本论文选取的六大译本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并以《诗经》英译为例提出中国典籍外翻应掌握的原则。《诗经》英译研究对内可以唤醒华人对中国古典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