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觉寻求特质是用来描述和评价人对刺激需求的个体差异的。具有高感觉寻求特质的青少年是许多问题行为的高发人群,因此,研究感觉寻求特质的生理基础对解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非常有价值。Zuckerman将感觉寻求定义为:人们对变化的、新奇的、强烈的、复杂的刺激经验的需要,并不惜冒身体和社会的风险来寻求这种经验。Zuckerman等认为,感觉寻求主要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一种特质,高感觉寻求者之所以对外界刺激有着更强烈的需要,是为了更高程度提高其大脑唤醒水平。脑干诱发电位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许多研究发现,对于同样的听觉刺激,高感觉寻求者确实产生了较低感觉寻求者更高的诱发电位,并认为这是高感觉寻求者寻求强烈刺激需要的生理基础。而且,当间隔一定时间重复同样刺激记录脑干诱发电位时,高感觉寻求者的电位波幅较第一次显著降低,而低感觉寻求者则降低不明显,Zuckerman等称之为感觉适应现象,并推测这是高感觉寻求者寻求新异刺激的生理基础。但既往关于感觉寻求生理机制的脑电研究存在这样一些缺陷;第一,实验都是在有意注意条件下进行的,难以消除被试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二,没有关于对变化刺激和与感觉寻求相关的、复杂刺激经验需求的研究,因而不能解释感觉寻求者追求变化行为和特定行为的生理机制;第三,只关注了对注意阶段的认知加工,忽视了对认知加工最早期--前注意阶段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ERP技术,综合运用经典Oddball和近年来发展的Control MMN实验范式,对高、低感觉寻求者的听觉前注意加工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感觉寻求特质的前注意加工机制。实验采用两类听觉刺激材料,一类是纯音,通过变化声音强度作为偏差刺激诱发MMN,分析比较高、低感觉寻求者对声音强度变化的前注意自动加工。标准刺激的声音强度为70dB,偏差刺激的声音强度变化分为两个方向,朝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小方向偏差,朝大的方向变化称为大方向偏差。每个方向都有3个偏差刺激,偏差率为标准刺激的10%,即7dB。偏差刺激的总概率是25%左右。按照偏差强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小方向偏差三个偏差刺激分别为:63dB、56dB、49 dB,大方向偏差三个偏差刺激分别为:77 dB、84 dB、91 dB。另一类刺激材料是复杂声音。标准刺激为常见的动物声音,偏差刺激是暴力和奇怪声音,我们称之为感觉寻求相关声音,偏差刺激总概率为13%。观察感觉寻求相关声音诱发的MMN,分析比较高、低感觉寻求者对这种具有特定社会意义声音的前注意自动加工。研究也根据实验结果对一些青少年行为的生理机制给予了简单讨论。研究结果如下:
⑴声音强度朝小方向偏差诱发的MMN,高感觉寻求者的波幅显著大于低感觉寻求者。而且,随着偏差强度的变化,高感觉寻求者的MMN波幅显著增强,表现为显著的偏差强度效应,而低感觉寻求者则没有这种效应。说明高感觉寻求者对声音强度小方向变化的前注意自动探测能力显著强于低感觉寻求者。此实验结果从前注意角度揭示了高感觉寻求者追求行为变化的生理机制。
⑵声音强度朝大方向偏差诱发的MMN,高感觉寻求者的波幅和低感觉寻求者没有显著差异。但通过对小方向、大方向声音强度偏差两个ERP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对行为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考虑大方向偏差诱发MMN的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了“地板效应”的影响。因此,要确定高、低感觉寻求者对声音强度大方向偏差的前注意自动加工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例如,对大方向偏差可以减少偏差刺激强度,以消除“地板效应”的影响。
⑶感觉寻求相关声音作为偏差刺激诱发的MMN,高感觉寻求者的波幅显著大于低感觉寻求者,说明高感觉寻求者对感觉寻求相关声音的前注意自动探测能力显著强于低感觉寻求者。此实验结果从前注意角度揭示了高感觉寻求者追求一些特定行为(如暴力、怪异行为等)的生理机制。
⑷高感觉寻求者对声音强度小方向偏差诱发的MMN,表现出了显著的适应现象,说明高感觉寻求者对声音强度小方向变化的前注意自动探测具有较快的感觉适应。这个实验结果可从前注意角度揭示高感觉寻求者不断追求新异行为的生理机制。而高感觉寻求者对感觉寻求相关声音诱发的MMN,没有表现出预期的适应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感觉寻求相关声音对高感觉寻求者吸引力太强,在较短的ERP实验时间内高感觉寻求的感觉适应现象还没有来得及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考虑可用重复实验设计范式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