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监测对放化疗的疗效预测和预后生存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肿瘤科接受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符合本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1)接受一线含铂两药化疗的转移性NSCLC患者(mNSCLC)或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为目的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LANSCLC);(2)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3)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和生存随访数据,随访时间(从治疗开始)≥6个月。末次随访日期为2017年12月30日。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治疗前后的免疫相关指标化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6+CD56+(%)、CD19+(%))等。通过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各项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预测和预后生存的影响。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58例患者接受了一线含铂两药联合化疗,19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全组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4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PFS)为11.6个月(95%CI:8.96-14.30)。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低CD3+(%)、治疗前后差值(Δ)低CD4+/CD8+、低ΔCD16+CD56+(%)、高卡式体力状态评分(KPS)、病理类型为腺癌、肿瘤部位为周围型、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低NLR、低PLR均与长PFS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D3+(%)、ΔCD3+(%)、肿瘤部位、KPS评分是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HR分别为4.20(95%CI:1.05-16.43,P=0.039)、4.81(95%CI:1.11-20.90,P=0.036)、15.84(95%CI:8.95-19.53,P=0.010)和0.84(95%CI:0.75-0.93,P=0.001)。治疗前低CD3+(CD3+(%)≤76.40%)vs高CD3+(CD3+(%)>76.40%)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1.6个月(95%CI:7.63-15.63)vs 5.7个月(95%CI:5.49-5.97),P<0.05;低ΔCD3+(ΔCD3+(%)≤6.05%)vs高ΔCD3+(ΔCD3+(%)>6.05%),中位PFS分别为11.6个月(95%CI:8.05-15.22)vs 6.2个月(95%CI:4.40-8.00),P<0.05。结论:监测晚期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预测患者的生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前CD3+(%)、治疗前后ΔCD3+(%)是局晚期和转移性NSCLC患者放化疗后疾病早期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