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山书院位于山西平定东南部,是平定州历史最悠久的书院,而平定州坐落在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麓,是陇冀沟通的重要通道之一。州教育文化兴盛,在历代科考中屡有佳绩,冠山书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冠山书院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历史沿革进行缜密的考证和详细的阐述,这样一个地处内陆较落后地区的小书院,既不同于著名的传统大书院又有别于官办洋务学堂,它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尤其对晚清书院的藏书改革与管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当时时代剧变的特点,审视这一地方书院对国家政策与时代趋势的回应,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分四部分,首先介绍冠山书院初创于宋元之际,朝廷赐书赐额,不论规模还是藏书都使冠山书院几乎成为元代山西最大的书院,元末明初书院毁于战火,到了明代书院又迎来了几次重建的机遇,但受到统治者意识与政策的控制,书院经历着曲折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考察了清前期冠山书院发展的特点,书院从冠山上扩建到山下的州城内,从规模上不断地扩大,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现实作用。第三部分考察了清中期冠山书院在平定州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科举佳绩和崇贤堂的重建两方面体现书院教育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深度剖析晚清任平定知州的葛士达对冠山书院的改革,将西书和西学引进书院,试图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人才,促进了平定州教育文化的近代化历程。总之,针对书院这一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特殊教育文化组织,本文本着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试图清晰、条理地呈现出冠山书院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这样一个个案研究,考察书院与地方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探析不同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在地域社会是如何表达的,即如何体现它的地方特色,这是研究冠山书院的价值所在。